考研政治真题演练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真题演练(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反映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本期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007年多项选择题: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解读】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在当前的政策取向的识记。
本题出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本题要得到正确回答需要学习中央文件,掌握党中央对有关重大热点问题的新观点。正确选项为ABCD。
2002年多项选择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E.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解读】本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内容,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特点的理解与应用。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和集体以人们付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形式取决于生产的社会形式。(1)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劳动还不是直接社会劳动,人们提供的劳动是否适合社会的需要,还有待于通过所生产的商品的实现状况来确定;(2)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3)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以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掌握了这些观点和知识,就可以判断A是(3)的特点,B、C、D是(1)的特点的体现,故A、B、C、D是正确选项;E违背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现实,是错误选项。
2003年多项选择题: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解读】本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考查对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依据的理解和应用。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有它的客观依据或客观必然性: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营方式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投入生产要素应获得相应的收益。E选项的提法出自中共十六大报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这些观点逐项审定,A、B、D、E是正确选项;生产要素并非都具有价值,故C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