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1:21:49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指导(4)-2

(四)规律及其客观性(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规律是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2.规律性与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3.规定的稳定性也就它的重复性。自然现象规律的重复性显而易见,社会规律重复性的表现尽管复杂,但同样存在。历史事件独一无二,不可重复,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并不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历史规律的重复性不等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而是历史趋势的重复性。
    4.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1)是否承认事物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在世界观上表现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2)伪决定论是指神学目的论、宿命论等唯心主义决定论。
    (3)决定论又分为机械决定论(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是理论思维的逻辑形式。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五)现象和本质(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含义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深藏于现象背后的内在联系。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态。假像也是本质的表现。
    2.方法论意义
    (1)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把现象作为人门的向导。(2)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揭示本质。(3)把握本质是认识的深化,不是认识的结束,要认识更深层次的本质。
    3.区别假像和错觉【难点】
    错觉是由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像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属于客观的范畴。
    (六)必然性和偶然性【高频命题点】(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
    1、含义: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不确定的趋势。
    2、关系: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3、意义:一方面,重视必然性;另一方面,不忽视偶然性。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七)原因和结果【高频命题点】(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含义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起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因果联系是一种包括时间顺序性在内的由某一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
    2.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反馈--结果对原因的反作用
    (八)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考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
    1.含义
    (1)现实是指当下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它同必然性具有内在联系。
    (2)可能性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2、把握可能性的复杂情况
    (1)区分可能和不可能。(2)区分现实的可能和非现实的可能(抽象的可能)。
    (3)区分两种相反的可能。(4)把握可能的量的方面,即或然率。
    3.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对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一) 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高频命题点】
    1.质、量、度(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
    (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可量化的规定性。认识量是认识的精确化。
    (3)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实践活动的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
    (1)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一方面,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只有质变才有新事物的产生和世界的发展。
    承认不承认质变,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重要标志之一。 "激变论"与"庸俗进化论"。
    (2)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一方面,量变中渗透质变,这是指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它每一步都是新质因素的产生。
    (二)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辨证关系(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
    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①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②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③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三)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
    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观察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1.启示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扬弃的方法。必须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对待外来文化要选择吸收。
    2.辩证的否定观是我们坚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哲学依据。
    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1)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2)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
    (3)新生事物反映着社会进步的要求。
mtpdC1ib3JkZXItdmVydGljYWwtc3BhY2luZzogMHB4OyAtd2Via2l0LXRleHQtZGVjb3JhdGlvbnMtaW4tZWZmZWN0OiBub25lOyAtd2Via2l0LXRleHQtc2l6ZS1hZGp1c3Q6IGF1dG87IC13ZWJraXQtdGV4dC1zdHJva2Utd2lkdGg6IDBwe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指导(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