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邓论复习: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兰种社会制度的发展变化,都受这一规律的支配。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它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调整。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因此,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个发展过程,它也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的作用下,通过改革实现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从而不断为解放生产力开辟道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推动力。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既是相对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也是从改革对中国发展变化影响的深刻性而言的。改革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虽然与以往阶级社会变革根本制度的政治革命不同,但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所以,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要求的体制和环节,以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当然会深刻地触动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以至由于利益调整带来的损益不同而引起的利益矛盾。但这种利益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的利益矛盾,不需要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来解决,可通过统筹兼顾和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保证各社会集团的利益得到协调发展。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为支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1)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如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关键都要靠自己的发展。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2)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决和发展生产力。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还为下个世纪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期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3)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排除一切破坏稳定的因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mtpdC1ib3JkZXItdmVydGljYWwtc3BhY2luZzogMHB4OyAtd2Via2l0LXRleHQtZGVjb3JhdGlvbnMtaW4tZWZmZWN0OiBub25lOyAtd2Via2l0LXRleHQtc2l6ZS1hZGp1c3Q6IGF1dG87IC13ZWJraXQtdGV4dC1zdHJva2Utd2lkdGg6IDBwe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