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1:20:43

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分享三

(三十七)同盟会在广州发动了两次著名的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三十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三十九)辛亥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四十)时间顺序“二次革命”,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四十一)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四十二)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在主观方面,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反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四十三)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即《新青年》开始的。
(四十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四十五)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向中国人民第一次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又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四十六)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四十七)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四十八)五四运动后来运动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四十九)五四运动的特点:(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4)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五十)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有三种类型:(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周恩来;(3)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
mtpdC1ib3JkZXItdmVydGljYWwtc3BhY2luZzogMHB4OyAtd2Via2l0LXRleHQtZGVjb3JhdGlvbnMtaW4tZWZmZWN0OiBub25lOyAtd2Via2l0LXRleHQtc2l6ZS1hZGp1c3Q6IGF1dG87IC13ZWJraXQtdGV4dC1zdHJva2Utd2lkdGg6IDBwe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分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