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络课堂考研政治全程预测题十七
3、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进行,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这是我国农业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短短几年时间里,全国亿万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主要经验是: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终认为,党的领导是搞好农村合作化的关键,而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方针政策是搞好合作化的重要保证。 第二,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结合起来,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第三,坚持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使农民在集体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逐步摆脱私有制,从而避免引起思想波动,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4、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在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一些农村出现“包产到户”的做法,刘少奇、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以不同的方式表示肯定。它成了1978年以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先声。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各级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5、新时期推动解决“三农”问题
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http://images.koolearn.com/casupload/upload/fckeditorUpload/2010-11-05/image/7b2ad69d0dc24affb47b3325518163f0.png
考研政治第十三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布局
mtpdC1ib3JkZXItdmVydGljYWwtc3BhY2luZzogMHB4OyAtd2Via2l0LXRleHQtZGVjb3JhdGlvbnMtaW4tZWZmZWN0OiBub25lOyAtd2Via2l0LXRleHQtc2l6ZS1hZGp1c3Q6IGF1dG87IC13ZWJraXQtdGV4dC1zdHJva2Utd2lkdGg6IDBwe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