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
·实用宝典:2010年考研初试应考注意事项·2010年考研英语写作热点话题预测及示例
·新东方在线2010年考研公共课最后模拟题 第一时间:2010研究生考试政治真题
一 单选
1、A 2、C 3、D 4、C 5、A
6、D 7、A 8、C 9、B 10、B
11、B 12、A 13、B 14、A 15、 D
16、D
二 多选
17.ACD 18.CD 19.ABCD 20.BCD 21.ABC 22.ABC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B 27.ABCD
28.abd 29.acd 30.abcd 31.bd 32.abcd 33.abc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参考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梅兰芳大师这件出演失误可以看作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正是由于偶然性和可能性的存在,所以无论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大师将舞台事故的错误变成成功的经典之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认识论的角度,他的这种成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是由于梅兰芳大师把来源于实践的认识反复推敲并经过实践的检验,最终才使得错误变成经典之作。第二方面是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方法论意义来说,梅兰芳大师正是在偶然中发现了必然,把握了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将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时,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修正错误,追求真理。
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著提高。从1949年到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从6.7平方米和8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2008年城乡居民你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增加32.5万倍。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材料二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2009年四月,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正式推出。新医改明确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和工作。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农民。60岁后享有“普惠式养老金”,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摘编自人民网中国网)
①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②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参考答案要点:
(1)首先,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反过来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所以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其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气泡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想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摘编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2
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晚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1) 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参考答案要点:
(1)20世纪初,由于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另外从主观方面说,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错误。后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和动动,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并没有改变。最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进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说,至此“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第二,结束了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长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37. 材料
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
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
个人反感的不文明开车行为不文明开车的原因
斑马线不减速让行 2156票乱停车挡道 1687票司机素质普遍有待提高 2269票
夜间会车不关远光灯 2045票胡乱鸣笛 1412票跟风,随大流 1469票
“加塞儿”,并线不打灯 1928票司机出口成“脏” 1076票行人不文明导致司机不文明 757票
雨天不减速水溅路人 1902票抢黄灯 944票 因车多路堵无法文明驾驶 464票
某市交管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的数据统计
全年查处交通违章总数207万起比例:100%
其中:机动车违章112.2万起54.2%
非机动车违章80.5万起38.9%
行人违章14.3万起6.9%
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回答问题:
(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参考答案要点:
(1)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首先,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出行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表现,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文明出行也是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其次,我国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有一系列公共生活法律规范。其基本立法精神,是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的基本前提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与自由。在文明出行方面就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其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所以说文明出行也是法律的要求。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因为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还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和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的秩序要求就越高,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来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首先在道德方面,积级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实践社会公德规范。其次在法律方面,要加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遵纪守法。
38: 材料一
从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时长30秒“以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播出。该广告由中国商务部会同4家中国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首个品牌宣传活动,接下来还计划在包括北美、欧洲等中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地区播出。
广告围绕“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这一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广告中展示了一系列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例如,一个类似ipod的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标注“在中国制造,但我们使用来自硅谷的软件”,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衣服上标注有“在中国制造,但我们的设计来自于法国”,一台冰箱上写着“中国制造,但我们的采用欧洲风格”。
广告在创意上独树一帜,从引导世界受众重新认识畅销全球的中国产品入手,能够启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和全球贸易的重新思考,从而逐渐抛弃对“中国制造”的偏见。
材料二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热播的一则“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广告引发的关注和反响正在发酵。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主动出击展示国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崛起,如何建立国际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政府近期启动了国际公关战略,继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率先向世界发声之后,国家形象广告或许会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对外形象的新渠道。还有人认为,中国早前一些产品安全事件令世界关注,现在希望能通过在全球投放广告推广“中国制造”以提升在国际上的形象,广告中出现的法国设计、硅谷技术等字样,说明中国目前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它继续把中国定义为世界工厂,因此,令消费者认为中国还只是产品的制造商,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问题:
(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说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参考答案要点:
(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是中国政府的首个品牌宣传活动,一方面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下,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 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是在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说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是综合分析世界发展的大势和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把科技创新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0考研精品课程试听
2010考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强化课程
任汝芬
试听
2010考研政治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汪云生
试听
2010考研政治强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理论
陆象山
试听
2010考研英语强化班(翻译)
唐静
试听
刘一男考研词汇5500
刘一男
试听
2010考研数学线性代数强化课程
尤承业
试听
2011年考研联报全程班
政英联报全程班 2200元
政英数联报全程班 3200元
英数联报全程班 2200元
政数联报全程班 1800元
2011年考研全程班
考研英语全程班加强 现价:1550元
考研英语全程班 现价:1200元
考研政治全程班 现价:1000元
考研数学全程班现价:1000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