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13 17:22:25

2011年考研统考法硕(非法学)综合课入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所有大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
          一、单项选择题:1~29题,每小题1分,共29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
          A.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法是民族精神的产物
          C.法是人类理性和本性的体现 D.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
          2.有些国家的经济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同,它们的法律却千差万别。这种现象表明( )。
          A经济条件不是法的内容的唯一决定因素
          B法的物质制约性原理不具有普遍性
          C.经济以外的因素有时也对法的本质起最终决定作用
          D.一国法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该国的经济制度无关
          3.下列选项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
          A某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B.某高校制定的《大学生行为守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条例》
          D.甲乙两公司依法签订的购销合同
          4.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表明( )。
          A法律的起源与道德有关
          B有些法律规范是由社会习俗演化而来的
          C.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
          D.法律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5.法律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法律的这一特性是指( )。
          A.法律的规范性 B法律的普遍性 C.法律的确定性 D.法律的统一性
          6.下列选项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
          A.市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 B.县民政部门核发的结婚证
          C.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 D.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条例》
          7.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是( )。
          A概括性 B规范性 C.抽象性 D.国家强制性
          8.下列诸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统一性
          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
          D.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9.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这要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规定应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B.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在于法律规范可以反复适用,而道德规范不能反复适用
          C.法律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因此一国法律体系内部的各种法律规范之间不存在矛盾
          D.法律之所以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主要是因为法律只有依靠惩罚才能发挥作用
          10.下列关于法律的强制性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公法具有强制性,而私法不具有强制性
          B.人们遵守法律主要是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
          C.法律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成员没有强制性
          D.法律的强制性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最后保障
          11.被恩格斯称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是( )。
          A.拿破仑法典 B.罗马法 C.唐律疏议 D.汉穆拉比法典
          12.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法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八资本主义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B资本主义法律都是在直接继承封建制法律的基础上产生的
          C.资本主义法律具有超阶级性和超历史性
          D.资本主义法律的核心作用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13.下列关于英美法系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
          B.承袭罗马法传统,不制定法典
          C.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
          D.诉讼不采用对抗制,法官是双方争议的裁决者
          14.人们能根据法律预见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法律后果,这体现了法律规范作用中的( )。
          A评价作用 B指引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15.“徒法不足以自行”,这一观点表明( )。
          A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在正式公布之前,法律不会自己生效
          C.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D.法律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16.春秋时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
          A.子产 B.邓析 C.李悝 D.商鞅
          17.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 )。
          A.决事比 B.封诊式 C.指挥 D.廷行事
          18.南北朝时期,北朝东魏政权颁布的法典是( )。
          A.泰始律 B.大统式 C.大业律 D.麟趾格
          19.《麟趾格》颁布于( )。
          A.东魏 B.西魏 C.北魏 D.北齐
          20.《庆元条法事类》编制于( )。
          A.唐朝 B.宋朝 C.五代 D.元朝
          21.将“则例”作为国家一种重要法律形式的朝代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曹魏律 D.晋律
          23.唐律的篇目数是( )。
          A.六篇 B.七篇 C.十二篇 D.十八篇
          24.《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的篇目数是( )。
          A.6篇 B.7篇 C.12篇 D.18篇
          25.颁布《分户令》的改革者是( )。)
          A.商鞅 B.李悝 C.吴起 D.王安石
          26.西汉武帝时颁布“告缗令”的目的主要是( )。
          A.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C.推行国家专卖制度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7.唐朝编纂的第一部律典是( )。
          A.武德律 B.开皇律 C.永徽律 D.贞观律
          28.《唐律疏议》编纂工作的主持者是( )。
          A.长孙无忌 B.魏征 C.陈群 D.武则天
          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 )。
          A.《开皇律》 B.《大明律》 C.《宋刑统》 D.《开元律》

kyfive 发表于 2016-7-13 18:09:27

          二、多项选择题:30~39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30.西方社会两大法系的差别有( )。
          A.阶级本质不同 B.判例的地位不同 C.经济基础不同 D.法官的作用不同
          3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为前提的
          B.德国法系是以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C.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学家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D.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要考虑以前类似案件的判例,将本案的事实与以前案件事实加以比较,然后从以前判例中概括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
          32.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国家权力是法的载体和支点
          B法律的作用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
          C.法律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其作用的大小、范围、方式和目的是相同的
          D.法律的规范作用直接体现法律的本质和目的
          33.法律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上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
          A.法律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法律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法律促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D.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
          3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
          B.法律只调整重要的社会关系领域
          C.法律是规范,同时也是规律本身
          D.法律是概括性规范,在一切问题上都可以做到天衣无缝
          35.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立法活动?( )
          A.全国人大制定合同法的活动
          B.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保险法的活动
          C.国务院废止《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活动
          D.北京市人大制定《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36.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确立的司法体制有( )。
          A.实行政审合一 B.实行审检合一
          C.在地方,审判权与司法行政权分开 D.在中央,审判权与司法行政权合一
          37.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司法制度的 说法正确的有( )。
          A.建立各级人民法院 B.建立保证土改的人民法庭
          C.实行二级终审制 D.放宽上诉制度
          38.清末变法修律中出现了“礼法之争”。下列哪些是“法理派”的主张?( )
          A.取消“干名犯义”专条 B.保留“存留养亲”
          C.取消“无夫奸”条 D.“子孙违犯教令”不应保留在刑律中
          39.清末,甲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乙国在中国不享有领事裁判权。则在领事裁判权制度下,下列哪些案件仍由中国管辖?( )
          A.甲国公民之间在中国发生的案件
          B.乙国公民之间在中国发生的案件
          C.在中国,甲国公民起诉乙国公民的案件
          D.在中国,乙国公民起诉甲国公民的案件
          三、简答题:40~41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0.简述我国法治建设应该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的实施。
          41.简述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的主要特点。
          四、分析题:42~43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42.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民委员会各存一份。之后,张三家被评为“精神文明户”。但是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一次张老汉向儿子张三要钱看病,张三以其儿女上学需要学费、经济紧张为由拒绝。村民委员会据此撤销了张三家“精神文明户”的称号,并支持张老汉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张老汉的诉讼请求,判令张三每月向张老汉支付赡养费50元,并支付张老汉看病的费用。几个月后,张老汉再次找到原审法官,请求撤销原判决。理由是判决生效后,虽然张三付清了他看病的医疗费,每月也按时给他50元赡养费,但是他的孙子和孙女从此再也不喊他“爷爷”了,他为此非常伤心。法官听后也很同情,但却感到无能为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法理学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村民委员会的举措、法院的判决以及张老汉的遭遇的认识。
          43.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一《唐律疏议·名例》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适用这一法律原则时有何例外?为什么?
          (3)唐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五、论述题:44小题,共15分。
          44.联系实际,论述法律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
          答案见下页:

kyfour 发表于 2016-7-13 19:19:26

          一、单项选择题:1~29题,每小题1分,共29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观点;选项B是历史法学派的主要观点;选项c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而选项D,则是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中的观点。本题应选C。
          2.A。 有些国家的经济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同,它们的法律却千差万别。这种现象表明经济条件不是法的内容的唯一决定因素,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内容也起着影响作用。故选项A的说法正确。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故法的物质制约性原则具有普遍性。故选项B错误。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本质的影响是间接的、非决定性的。故选项C的说法错误。法只能在经济基础所蕴含的可能性范围选择,而不能任意地选择;它的性质、内容和发展趋势等,都主要由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的状况和要求所决定的。故选项D说法错误。
          3.C。规范性,是指针对对象不特定,而且能够反复适用。选项A、D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选项A针对的对象是该处罚决定书载明的被处罚人,选项D针对的对象是甲乙两公司,故不具有规范性。选项B并不属于“法律文件”,仅为高校内部制度。本题应选C。
          4.D。本题完全属于“语文题”,从形式逻辑角度选项D应选。选项A、B、C尽管表述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故不应选。
          5.A。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律作为一般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强调法适用对象的广泛性、重复性以及平等适用性。法的确定性,是指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而权利义务对人的行为方式的界定是确定的。法律的统一性,是指法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在~国范围内是统一的。本题应选A。
          6.D规范性,是指针对的对象不特定,且能够反复适用。选项A、B、C针对的对象都是特定的。选项D针对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且能够反复适用,因此本题应选D。
          7.D。 其他社会规范也具有概括性、规范性和抽象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即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其他社会规范,比如道德、执政党政策,均非依赖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故本题应选D。
          8.B。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规范性,而非统一性。故选项A错误。法律既调整人的行为,也调整社会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手段,而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故选项B正确。非规范性文件因不具有规范性,故不属于法律的范畴,即使其具有法律效力。选项C错误。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也能保证法律的实施。,故选项D错误。
          9.A。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都属于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都可以反复适用。故选项B说法错误。法律应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国法律体系内7}15的各种法律规范之间不存在矛盾。故选项C说法错误。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但并不意味着法律实施的全过程都需要国家强制力。故选项D说法错误。本题应选A。
          10.D。 法律,不管是公法(如刑法、行政法)、私法(即民商法)还是社会法(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都具有强制性,都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保障的。故选项A错误。人们遵守法律,除了是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外,更主要的是法律是良法,即保障其权益的法。人们遵守法律可以实现其权益。故选项B错误。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统治阶级内部单个成员的利益可能会与该根本利益相冲突,甚至会损害根本利益。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法律不仅约束被统治阶级,还约束统治阶级的成员本身。故选项C错误。本题应选D,法律的强制性是最后保障,也就是说,并不是在法律实施中均需要强制力,只有法律得不到正常实施时,强制力才出现。
          11.B。罗马法,尽管属于奴隶制法,但它反映了简单商品经济关系,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故应选B。
          12.D。资本主义法律,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并非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故选项A错误。资本主义法律继承了部分封建制法律,但并非“都是”在直接继承封建制法律的基础上产生的。选项B说法太过绝对。作为法律,都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选项C错误。本题应选D。
          13.C。 在英美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故选项A不成立。英美法系承袭的是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其普通法;承袭罗马法传统的是大陆法系。故选项B“承袭罗马法传统”的说法不成立。在英美法系,制定法和判例法(包括普通法和衡平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而在大陆法系,制定法是法的正式渊源,而判例法属于非正式渊源。故选项C说法成立。在英美法系,诉讼采用当事人主义,即对抗制。故选项D“诉讼不采用对抗制”的说法不成立。
          14.C。题干中指明“预见”二字,而该“预见”的对象是“自己和他人行为”,故应选C。
          15.C 。“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含义是只有法是不够的。故选项C与题干要求相符。选项A、B本身的说法是正确的,但与题干引文不存在说明与被说明关系,故不应选。选项D的说法本身错误。法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16.B。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邓析自行修订郑国的法律,书于竹简之上,称为“竹刑”。邓析的“竹刑”最初属于私人著作,但在郑国流行并为执政者接受而成为正式的法律。本题选B。
          17.D。封诊式,是秦代关于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原因、治狱程式、调查勘验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同时,也包括一些具体的案例。廷行事是秦代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故本题应选D。决事比是汉代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
          18.D。《泰始律》由西晋颁布;《大统式》由南北朝时的西魏颁布;《大业律》由隋炀帝颁布;《麟趾格》由南北朝时的东魏颁布.本题应选D。
          19.A。《麟趾格》颁布于东魏,是第一次将“格”上升为独立法典。本题选A。
          20.B。《庆元条法事类》编制于南宋宁宗时.故选项B应选。
          21.D。“则例”是清朝针对中央各部门的职责、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规则,是规范各部门政务活动、保障其正常运转的行政规则。则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是清朝的创造。本题选D。
          22.A。《北齐律》在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12篇编纂体例,《开皇律》继承之。《曹魏律》为18篇,《晋律》是20篇。本题选A。
          23.C。唐律共12篇500条,首篇《名例》,大致相当于近代刑法的总则篇,而第二至第十二篇则相当于近代刑法的分则篇。唐律的第二至第十二篇分别为:《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故本题应选C。
          24.C。《宋建隆重详定刑统》,即《宋刑充》,其篇目数与唐律相同,均为12篇。
          25.A。商鞅颁布《分户令》,以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制百姓分家立户,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6.D。西汉武帝时颁布“告缗令”,向商人征收苛重的财产税,并鼓励人们告发不实申报者。该令的推行使中产以上的商人之家基本破产。故该令的目的在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为D。
          27.A。《武德律》为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制定颁布,是唐朝立法的开端。它以隋朝文帝《开皇律》为基础,增加53条新格制成,其篇目“一准隋开皇之律”,没有太多变化。《贞观律》是唐太宗李世民(李渊之子)贞观年间编纂的;永徽律是唐高宗李治(李世民之子)永徽年间编纂的。故本题应选A。
          28.A。唐高宗永徽年间,长孙无忌、李勋等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故本题应选A。
          29.C。宋太祖建隆四年在工部尚书判大理寺卿窦仪等人的奏请下,开始修订宋朝新的法典。同年7月完成,由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其全称是《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故本题应选C。

kysix 发表于 2016-7-13 20:14:49

          二、多项选择题:30~39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30.BD。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上是相同的。就两大法系而言,判例的确具有不同的地位,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和法的发展过程中也的确具有不同的作用。
          31.AB。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非法学家;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除了案件事实外,首先考虑制定法如何规定,随后按照有关规定来判决案件。因此选项C、D错误。
          32.CD。法律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其作用的大小、范围、方式和目的是不同的。因此选项C错误。法律的规范作用不直接体现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而是社会作用直接体现。因此选项D错误。
          33.ABC。社会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纯粹的政治活动而言的一类社会活动,其特征是:这些事务的直接目的并不表现为维护政治统治。因此选项D错误。
          34.AB。法律是规范,不是规律本身。因此选项C错误。法律是概括性规范,不能在一切问题上都做到天衣无缝、缜密周延。因此选项D错误。
          35.ABC狭义的立法仅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它的常设机关的立法活动。因此选项A、B属于狭义的立法活动。
          36.AB。在地方,审判权与司法行政权采用“合一制”;在中央,审判权与司法行政权采用“分立制”。
          37.ABD。解放战争时期,将两级终审制普遍改为三级终审制,加强对下级司法机关的监督。选项C错误。
          38.ACD。保留“存留养亲”不是“法理派”的观点,而是“礼教派”的观点。
          无夫奸是指:女子没有丈夫而与他人同居。
          39.BC。选项A、D的案件的被告为甲国公民,所以这两类案件由甲国领事裁判。
          三、简答题:40~41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0.(1)依法治国有利于从制度上和法律上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有利于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建设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原则。法治的终极性目的价值就是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但没有权力制约就没有法治,也就没有人权保障。要确实做到尊重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一致,并依法限制、制约权力,严格依法行政。
          (3)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完善严格的执法体制和公正的司法体制、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并培养高素质的执法、司法人员以及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
          (4)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和培养全民较高的文化素质。
          41. (1)继受西方国家通行的刑事法律原则,注重采纳与中国宗法伦理原则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2)在时间效力上采取“从新从轻主义”,但保安处分采取“从新主义”和裁判后的“附条件从新主义”。在空间效力上以属地主义为主,属人主义为辅,兼取特定犯罪的保护主义和世界主义。
          (3)采取社会防卫主义,增设保安处分。
          四、分析题:42~43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42. (1)村民委员会的举措,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但是道德的实施和实现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但这种内在强制力是较弱的,本案中,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即是明证。
          (2)法院的判决符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电体现了法律的外在强制性。
          (3)张老汉的孙子和孙女从此再也不喊他“爷爷”,这又体现了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孙子女喊“爷爷”属于道德调整的范围,法律无法发挥作用。在调整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法律、道德的特长,使二者相辅相成。
          43.(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同居相隐不为罪的法律原则。(答“亲属犯罪容隐,或“亲属相隐”原则也正确)这一原则是以儒家“父子相隐”思想为渊源的,并由西汉时期“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发展而来。
          (2)对犯谋反、谋大逆及谋叛罪者,禁用此律。可见在“忠”、“孝”不能两全时,维护皇权和封建统治便被置于首要地位。
          (3)唐律的这一规定是儒家学说人律和唐律以礼为准绳的突出表现,旨在维护封建纲常伦理和家庭制度。
          五、论述题:44小题,共15分。
          44.(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社会主义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考察。
          (2)从微观层面看,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主体独立的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需要法律来规范,市场主体的地位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
          ②市场经济关系是契约关系,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契约关系是一种法的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也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
          ③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平等竞争的经济,法律就是竞争的规则。 ④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有正常的秩序,需要有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交易秩序,这些都离不开法律的作用。
          ⑤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要求主权国家不仅要完善国内法律体系,而且要善于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等。
          (3)从宏观层面看,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对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方面的促进作用,对宏观经济秩序的保障作用,对市场经济自发性和盲目性等消极方面的制约作用以及在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处理不同主体利益关系等方面的协调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考研统考法硕(非法学)综合课入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