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7-11 22:23:53

2018考研政治:史纲考点分析(11)

对于考研政治中的近代史纲这部分难度不算很大,要占的分值也并不多,但是这部分知识多而繁杂,对于很多迷茫的同学来说,复习完全没有方向。下面,跨考教育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史纲部分的重要考点解析,以下是有关“昙花一现的戊戌变法”的内容:
昙花一现的戊戌变法
  我们知道戊戌维新不过仅仅进行了103天就失败了。从1898年6月11日起,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开始变法,随后了推行一系列的新政的政令,这些政令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我们说既然推行的是新政,那么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一些守旧势力的既得利益。那么这些新政是如何打击到这些顽固派的利益的呢?
  我们先看在政治上的表现,在政治上,维新派并没有进行他们之前所提倡的“兴民权”、“开国会”、“立宪法”的新政,而更多的在行政和人事上的改革。主要是(1)改革行政机构,裁撤多余机构。比如,湖北的总督和巡抚都在长沙办公,你说下面的官员该听总督的还是听巡抚的呢?貌似听说谁的都不合适,那么下面的官员就不好办事情了。那就裁掉巡抚呗!这样的所有的省份的巡抚都不开心啦,万一自己的巡抚的位置被裁掉怎么办?所有这些当官的就非常抵制新政。(2)裁汰多余的官员,提倡廉政,就是告诉这些官员不能再贪钱啦,要收敛一些,现在风声紧,就像我们现在的“打虎拍蝇”。(3)提倡向皇帝说真话。(4)准许旗人自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以前旗人都是国家养着他们的,而这些旗人也不争气,整天就知道遛遛狗、逗逗鸟,不务正业。现在一下子国家不供养他们了,让他们去自主创业,当然他们啥都不会,能干出啥来呢,估计没几天就会饿死。
  在政治上的这些改革就把这些当官的和一些特权阶级(旗人)给得罪了。那么他们肯定得去找个撑腰的啊,那他们找谁啊,慈禧太后呗,于是他们就去颐和园向老太太哭诉。他们见到慈禧老太太,往地上一跪,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场面可以说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啊。
  在经济上的改革措施并没有直接损害守旧势力的利益,而更多的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比如(1)保护、奖励农工商业,成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物总局;(2)提倡实业,发展农业;(3)办邮政,修筑铁路;(4)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办商学商报等等。这些经济上的措施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改革,你让那些守旧势力改,他们也可能会改这些东西的。
  在军事上的改革,主要涉及到裁减旧式绿营兵。在这之前,很多旗人和满人在军队里都有一份职务,但是他们从来不去军营,也不去打战,就是挂个职,但是人家还领工资。就像他们名义上在军队里是个副排长的职务,但是士兵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个人存在。现在将这些人都裁了,那么这些旗人和满人就失去了一个收入来源了,换做是谁,谁也不开心是吧。那么这样,新政又将当兵的给得罪了。这些当兵那只好也去跪在慈禧老太太的脚下去哭吧。
  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维新派又得罪了谁呢?主要得罪的是那些准备当官的人。在文化教育上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在以前,当官都需要考试的,考什么,就是考八股文。现在你把八股给废了,那么那些寒窗苦读数十年的学生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本来打算要考个功名,好光宗耀祖的,结果呢,啥都没有了。就好像如果现在说教育部,突然说我们不考研啦。那么你们这些在准备考研的孩子心里肯定是五味杂陈的,想死的心都有,是吧,幸幸苦苦的准备了一年,结果呢,白忙活。同样的道理这些考功名想当官的读书人,一听说要废八股,就满大街的要找康有为算账。
  现在我们看,即使维新变法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都是一些非常温和的改革措施,都将那些该得罪的人,不该得罪的人都得罪了。当官的害怕丢了官,当兵的失去了收入,读书人失去了尊严,于是他们就集结起来,开始攻击改革派,这也为之后的变法失败埋下了重要的伏笔。那么我们就不难看去,维新变法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在面临失败的时候,也就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2018的小伙伴,听说这四海八荒能困住你的不是法术,而是毫无头绪的考研复习!考研界的黄埔军校—跨考考研立志解决你的考研问题,半年集训适合脱产集中复习人群的在职和二战人群,暑期集训更受大三学子青睐!考研余额不足200天,希望你的选择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暑期复习攻略
       
       
        重点关注
        名师原创暑期复习攻略
        读懂院校招简,复习不跑偏
       
       
       
        免费在线考研视频
       
       
        2018考研知识“养肥”计划
        2018暑期备考知识点大全
        优质择校方案,考研不将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考研政治:史纲考点分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