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6-20 21:00:47

2018考研政治思修考点之人与自然的和谐

  6月迎来毕业季,在这个炎炎夏日除了离别的伤感还有奔赴下一个梦的期待,大学或毕业或考研,都将迎来一个新的阶段,毕业开启工作的战场,考研考生则进入暑期复习阶段,拥有一个完美的考研暑期复习计划,你离2018考研成功又进一步。6月是考研政治基础复习的攻坚阶段,一定要打牢基础。考研政治思修中很多知识点都是历年考研政治考试的考点,考研政治老师为方便考生复习,梳理了思修一系列考点,今天为小伙伴们推送思修考点就是人与自然,具体如下:
          人是有意识的,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同时又依赖于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要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本身,因而要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存在两重性,即人类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发展需要和谐,和谐促进发展。个体的身心健康与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融洽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友好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我国现在也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系列的理论行动和准则都为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那么国家都有哪些具体的实践呢?修订了相关的环保法律,体现了立法理念、责任主体、监管模式、环境信息披露等创新,;出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推进生态文明范围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追求绿色财富,自然投资,追求幸福经济等,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态社会、意识等领域给予制度上的引导。
          推行河长制、打好蓝天保卫战等行动,处理好水源河流、空气保护等问题,全责明确,给予有效的监管,系统性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在形成,这也为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考研政治思修考点之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