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学考研之教育心理学考点(3)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8年教育学考研之教育心理学考点”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罗杰斯的学习观反映在几个方面:
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
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心理学在传统上把学习的划分为:技能学习、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
·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机械学习的性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如何避免机械学习:
①组织好材料(使清晰、稳定、明确的意义得以呈现)
②联系已知学习新知
③学习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
④以理解为学习评定的重点
·接受学习的特点:
①从学习内容上说,事物的意义是由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
②从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说,一般是用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
③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事物的意义,即反映事物的符号、概念和命题的意义
④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为晚
·发现学习的特点:
①发现较早
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
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
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
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知识的同化:用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来解释,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心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
·认知同化论的历史渊源:认知同化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他们强调心理活动的内部组织作用,这是脑的动力学的基本原则,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是在发现了事物间的关系后产生的。
·认知同化论的基本观点:
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②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③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
·奥苏伯尔提出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①可利用性。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②可辨别性。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③稳定性。是影响意义学习和长久保持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什么是概念:
①在哲学上,把概念界说为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
②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界说为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
·概念形式:所谓概念形式,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概念类型的心理过程:
①在知觉水平上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
②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种种假设
③在稳定的情境中去检验这些假设
④在这些假设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类目名称或范畴,使之适合于一切刺激模式
⑤把这一普遍性的范畴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
⑥使新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分化
⑦把新概念的关键特征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中⑧用符合习惯用法的言语、符号去表达这个新概念或类目的内容
·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
·在掌握概念发展趋势上的特点:
①概念的具体性和含糊性减少,概念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增加
②概念形式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③概念的自发性降低,概念的自觉性提高
·变式: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一切包含概念的关键特征的事物是概念的肯定例证。所以变式是指关键特征不变而无关特征有变化的肯定例证。
·规则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并以此能使人用一类动作对一类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它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是能够被证实的。
·规则学习的教学步骤:
①将人们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获得的动作的形式告诉他
②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习者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规则的那些概念
③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将组成规则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规则
④提出一个问题来要求学习者说明这个规则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并在他每次作出正确回答时提供反馈
⑤通过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对这个规则作一个言语的陈述
⑥在学过规则一天或几天后,提供一个“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加以回忆并说明这个规则,使刚学的规则得以保持
·问题教学的实质:是置学生于一定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重新组织已知的规则,以形式相应的高级规则,并用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说,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高级的学习。
·问题教学的步骤:
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的趋向:根据学习者寻求解答的趋向,分为两种方式。
①尝试错误式。尝试错误式解决问题是由无定向的尝试、重复无效动作、纠正暂时性错误、出现获得成功的动作等一系列反应所组成的方式。
②认知顿悟式。顿悟,常体现在学习者运用已知规则来解决同类问题的变式中,迁移能力是顿悟式解决问题的重要准则。
·华莱士的四个阶段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四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
②孕育阶段
③明朗阶段
④验证阶段
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8年教育学考研之教育心理学考点”的相关内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半年集训营、保研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相关推荐:
2018心理学考研暑期复习规划
2018心理学考研15个重要时间点
2018心理学考研必背6大经典理论
2018心理学考研择校3类标准
心理学考研做笔记的重要性及8点技巧
精华推荐:
考研暑期复习备考手册
考研暑期集训营
考研常见问题
各大院校历年报录比
择校择专业指南
各大院校招简|目录|书目
考研历年复试分数线
奖助学金政策解读
考研历年真题库
专科生考研备考指南
跨专业考研热门专业详解
保研攻略|保研课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