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族 发表于 2017-5-19 16:40:26

2018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史纲复习要点汇总(二十)

  史纲这门课程在考研政治中占据了14分的分值。虽然在整个考研政治的考察中史纲分值比重不是最高的,但是它的考查内容相对来讲是很丰富的,政治基础阶段的复习中史纲的复习一方面要重视宏观框架,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细节,本篇文章是针对考研政治史纲中第六章第三部分内容的汇总,希望对2018的考研学子的复习带来帮助。
  一、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失败的原因在于:
  第一,客观上由于敌我力量对比相差很大,日军占很大优势。
  第二,主观上主要由于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对华政策从过去的“速战速决”、“武力征服”转为“以战养战”、“以华治华”;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涵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的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正式确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二)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以上内容是对考研政治史纲第六章第三部分内容的汇总,希望2018考研学子能够梦想成真。
  文都考研温馨提醒:2018研究生招生简章预计公布时间段为6月至10月,各位考生可参照历年招生简章内容,了解相应情况,提前做好报考该校的各项准备。更多有关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以及推免生招生简章信息,可点击收藏:【kaoyan.wendu.com/zixun/zhaojian/】获取更多信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史纲复习要点汇总(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