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复习:史纲--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考研政治作为考研公共课之一,主要由时政热点和理论知识点组成,准备参加2018考研的同学们要尽早复习,做好基础阶段的备考。夯实基础,做到在复习中理论结合实际,并能够灵活应用,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做好2018考研政治复习的首轮知识储备。文都考研频道整理侧重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帮助考生们梳理在考研政治复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小编整理了2018考研政治复习:史纲--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相关内容,供考生们参阅: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国内人民保守苦难,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赋予,就必须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作为中国社会矛盾的必然产物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华的集中反映,也是救亡图存前赴后继的集中体现。那么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你了解么?文都考研政治老师来普及知识啦~
一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也扩展在华的经济实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张,如扩大厂房,掠夺铁路、矿山的利权。政府追加税收,巧立名目,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各阶层的人民斗争也风起云涌,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既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等斗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二是清末新政破产。为了摆脱《辛丑条约》的困境,清政府宣布“新政”,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编练“新军”,倡导商业,教育改革,改革官制,颁布法律等,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丝毫没有触动从朝廷到地方体现的封建专制的整套统治机构,甚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立宪”,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还是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因为这一些列改革的目的就是延续其统治,巩固皇权。
最后就是从骨干力量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成为骨干力量。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歌名就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那个时候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相关的社会力量的到了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就是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让自己做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