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关注两会热点
很对考研党对考研政治的理解就是死记硬背,对时政部分更是如此。其实不然,很多当下的时政要闻需要我们去了解着记忆,并且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 综合运用。说到考研时政,我们了解时政的考察范围吗?每天都有新闻事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事件呢?考研时政的考察形式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讲解时政的考察范围及其形式。一、时政考察范围
首先,我们要明确考研时政考察的时间范围,从2017年1月一直到12月份,虽然大纲规定到12月份,并不代表会考察12月份的时政热点,一般命题老师的出题时间是12月份上旬,因此真正的考察范围是一月份至11月份。
二、明确什么是时政热点
第一、我国的重要会议比如两会
第二、李克强、习近平两位领导人的讲话和活动报道
第三、国内重大时政和国际上与中国有关的时政热点
三、时政考察形式
时政表面上只有大纲规定的16分,2个单选,2个多选和1个材料分析题。但实际上的分值远不止如此,因为在马原、毛中特和史纲、思修的四门课程中,命题老师最后命题的切入点都是重大时政。因此要打破只挑几个重要的时政热点记忆的陈旧思维定式,掌握多元时政点和隐藏考点非常重要。
时政考察形式单选、多选和材料分析题,单选和多选的15和32题都是考察国内的时政点,比如国家领导人有话说,习近平、李克强提出的新观点,或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单选和多选的16和33题都是考察国际的时政热点,但记住一定是和中国有关的时政热点才会考察,跟中国无关的时政热点不需要同学们额外花心思了解和记忆。所以同学们对症下药,牢记国内重大时政和国际上与中国有关的时政热点即可。
四、时政内容记忆
时政热点的记忆,我们不是要死记硬背,要了解事件的走向,其中相关的政治知识,学会与我们学到的知识点相联系。截止到目前,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事件有韩国萨德事件、两会等。
两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人大代表们都纷纷进言献策,提出自己的建议,赖小民提议:“将春节法定假期由7天延长为15天,即假期由除夕延至元宵节”这可谓是说出了我们上班族的心声啊;黄细花提议:“全面放开生育,建议将婚龄降至18岁”其实,照目前来看,生育年龄的下放,并不一定会刺激生育,因为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固化,并且养育孩子的成本上升,人们不敢再冒险。两会的这些热点话题,都是我们考研时政考察的重要内容。时政热点的考察贯穿考研政治考试的始终,大家要学会利用已学到的知识点去解释这些事件,了解其考察的形式,明确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我们的讲解,考生们对时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都能提前准备考研政治的复习,才能让接下来的后期冲刺阶段得心应手。
时间如白驹过隙,2018考研的小伙伴要准备起来了!如果你怀揣考研梦想,趁着开学季,找最靠谱的团队帮你恶补考研常识,完善时间规划,让你从复习伊始就有一个华丽的转变!
开学季给你最有料的
2018考研常识
养成计划
34所自主划线院校录取分数查询
院校招生目录及简章
历年考研国家线汇总(跨考教育整理)
研究生考试概况介绍
2018考研知识“养肥”计划
2018考研时间安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