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专硕管理学:备考初期笔记(15)
2018考研备考已经拉开序幕了,对于备考初期的小伙伴们来说,复习是没有什么经验,在这里小编对于备考初期的小伙伴们建议是希望小伙伴们从书本开始,这样只要基础的知识牢固了,相信在以后的复习中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小编整理了2018考研专硕管理学的课本上的笔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方便,也将这些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2018考研管理学:第六章——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一、决策的定义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
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
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说:
a: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
b: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
c:决策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三:决策的依据——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2018考研管理学:第六章——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一:决策的类型
(一) 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1:长期决策: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方向的选择
2:短期决策: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物资储备、生产中资源配置等问题。
(二)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1:战略决策:涉及组织长远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决策,具有长远性和方向性,如: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
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3:业务决策: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三) 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集体决策的优点:①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②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③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④能更好地沟通⑤能做出更好的决策等
集体决策的缺点:花费时间较多、产生群体思维以及责任不明确
(四) 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情况下进行的决策。追踪决策是非零点决策
(五)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的“例行问题”
2: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
(六) 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确定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决策中,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一个方案取决于对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2: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在这种决策中,决策的结果有多种,决策者不知道会发生哪一种结果,但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已知。
3:不确定型决策: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不知道会出现多少种结果,也不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如何。
二:决策的特点
1:目的性:任何决策都含有目标的确定
2:可行性:每个决策的方案都有一定的可行性
3:选择性:决策的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4:满意性: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5:过程性:a:组织中的决策不是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b:在这一系列的决策中,每个决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6:动态性: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有关
(三)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小中取大法 2:大中取小法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热点推荐】
高校考研成绩查询看——文都2017考研成绩查询与复试分数线专题
高校复试调剂看——文都2017考研复试指南与调剂指导专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