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从不同层面解读“有偿购票”问题
分析近几年考研政治真题,我们发现其与时政及热点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2018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需要将知识点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以“有偿购票”问题为例,小编建议考生如下整理:去年,广东佛山一对新婚夫妻因帮外来工网上订票,每张收10元手续费被刑事拘留。而今年,“有偿购票”作为一个新事物,再度引起舆论关注。南都报道称,今年至少有58家平台推出了抢票软件,这些平台一般宣称平均收费30元左右就可以提升70%、80%甚至更高的抢票概率,事实的确如此。不过,对于此类 “有偿购票”行为,媒体却展开了一场舆论大战,一方认为其属于典型的非法倒卖行为,另一方则认为其存在合理性,未必违法。到底该如何看待“有偿购票”?
二、不同层面解读
1.从哲学层面:“有偿购票”属于一种新事物,其成长要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甚至长期的过程,使其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因此,一方面“有偿购票”备受媒体争议,但另一方面其市场化参与所带来的便利性也得到不少民众的支持。
2.从政治经济学层面:“有偿购票”尤其在春运比较猖獗,其根源在于期间火车票的紧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车票亦是如此,当铁路运力有限,车票数量不能满足民众需求时,不乏有人借此提升其价格反映其稀缺性,从中牟利。
3.从法律层面:我们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立法机关态度应积极,立法技术有待提升。针对“有偿购票”是否违法,有人认为“有偿购票”平台未经得铁路部门同意代办且显然是“非法加价”,属违法;有人认为此认定与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相脱节,“有偿购票”与“黄牛党”不同,其存在有一定合理性。“有偿购票”违不违法的问题有待早日解决,法律应给予界定、评价和规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