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心理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反应时技术
以下是中公考研教研组老师整理的2017心理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反应时技术,以供考生参考复习。反应时技术
提出者
实验逻辑
应用
减法反应时
唐德斯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①库柏的心理旋转实验
②波斯纳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
加法反应时
斯滕伯格
完成一个作业所需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所需时间的总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分别对不同的信息加工起作用。
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
“开窗”技术
汉米尔顿和霍克基
利用被试的出声报告把被试每种认知加工成分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直接地估计出来。
内隐联想测验
格林沃德
有两种任务,与被试内隐态度相一致的相容任务以及与被试内隐态度存在冲突的不相容任务,被试在完成这两种任务时的反应时之差代表了被试的真实态度。
测量人的内隐社会认知
此外,要掌握反应时技术具体应用—经典实验的逻辑。
1. 心理旋转实验
研究者:库柏(Cooper)和谢波德(1973)
研究假设:假设有两个任务,它们之间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反应时之差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间角度差所需的时间。
材料:非对称性的字母或数字( J、 G、 R、 2、 5、 7 等)为实验材料,根据“正”、 “反”以及不同的倾斜度,构成 12 种情况。
研究结果:字母倾斜程度越大,反应时越长。根据前面的实验逻辑,这个结果有力地验证了心理旋转过程的存在。
2. 短时记忆编码实验
研究者:波斯纳。
实验过程: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者看,或者中间插进短暂的时间间隔,然后要被试者指出这一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作出反应,记下反应时。
实验结果:在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对的反应时小于Aa 对;随着两个字母的时间间隔增加,AA对的反应时急剧增加,但Aa对的反应时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并且AA对和Aa对的反应时的差也逐渐缩小。
实验解释: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给被试时,AA对字母可以直接按写法来比较,但Aa对却不能按写法而必须按读音来比较,而当继时呈现时,随着两个字母之间插入时间间隔的逐渐增大,视觉编码的效应逐渐消失,听觉编码的作用逐渐增强。
3.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提出者:斯滕伯格
前提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基本逻辑:完成一个作业所需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所需时间的总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独立的,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实验过程:改变测试刺激的质量、记忆表中项目的数量、做出Y反应还是N 反应、某一种类反应(Y或N)的出现频率,发现的这四个因素独立,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以上是中公考研数学研究院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7心理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反应时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押题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