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族 发表于 2016-12-20 20:19:49

会哭的孩子手里,有糖,也有自己

会哭的孩子手里,有糖,也有自己


  未婚大龄单身女青年的损友们时常说,“你养得起自己,文能朋友圈发鸡汤,武能换水桶修家具,上厅堂能一袭长裙惊艳四座,下厨房能八大菜系满汉全席,你这么好,所以就单着吧!”
  折射到小孩子身上,就是那句“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街边的小男孩哭着大声嚷要吃糖,年轻的妈妈敌不住路人的纷纷侧目和孩子委屈可怜的呜咽,心软买下糖果塞给他。街那边的小女孩乖巧听话的跟在妈妈后面,路过糖果商店,却未将想吃糖的愿望流露丝毫。于是,妈妈欣慰地摸摸她的头说:“真懂事”。同样年龄的小孩,同样的心愿,一个得到了,一个什么都没有。
  “懂事”到底是何定义
  长时间以来,我们对“懂事”两个字的定义都是由大人来下的。不叫大人操心,不惹大人烦心,不哭不喊不闹。所有的人都喜欢这样的孩子。然而对小孩子来说,一句“真懂事”能换来什么呢?没有甜甜的糖果,没有精美的玩具,甚至连一个去游乐场的要求也因为必须体谅大人工作忙,而生生憋了回去。大人们可能忘了,孩子的天性并不是这样。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压制自己的欲望,也没有谁在孩童时期就学会察言观色。教育他懂事是对的,然而让她陷入这个名为“懂事”的框架里,到底是为了让孩子们懂礼貌、知礼仪,还是仅仅为了家长的省心?
  懂事≠快乐
  对父母来说,也许懂事的孩子是你想要的,但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你真的喜欢这样的自己吗?你真的这么无欲无求吗?你真的一辈子只想做一个“乖乖女”吗?你真的快乐吗?电视前的你说8岁的黄多多“冷静懂事的可怕”,那怎么到了自家孩子这,这种懂事就不是可怕,而是应该受到嘉奖的呢?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我们总说,希望教育出勇敢做自己,勇敢追逐梦想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首先是他们自己,然后才能成为父母眼中的他们。相比于懂事的孩子来说,会哭会闹会抒发情绪的孩子的确受到更多关注。因为他们勇于表达自己,擅于提要求,概括来说,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哪怕一点微小的声音,久而久之,大人们也不可能置之不理。而那些家长眼中特别懂事的小孩呢?最终,他们长成了父母希望的样子。当18岁离开家时,他们便没有了方向,因为再没有人要求他们懂事了,但此时,他们也早已忘了如何才能做自己。
  对于一位父母来说,懂不懂事不应该被作为你评价孩子的标准,因为那只是你的感觉,并不能定义你的孩子,也不能让这种定义束缚他一辈子。很多人在成年后反思自己的童年,为什么这么听话,为什么不跳脱一点,为什么要在最该玩闹的年纪做一个只坐在椅子上乖乖看书的人?我们常说,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那在这个年纪,嬉戏打闹、赖在父母怀里撒娇难道不是最应该做的事吗?把“懂事”这件事提前做了的你,便也只能在最意气风发的年龄忙忙碌碌找自己了。
  也许家长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何必要求他懂事?”也许这么懂事的你,也应该问问自己,“我又何必这么听话?做一个会哭的孩子不好吗?你看他们,手里有糖,却还抓得住自己。”
  文都考研网为2017考研的学子们持续的更新最新的复习资料以及备考资料,考生可以关注文都考研网(kaoyan.wendu.com),相信在文都教育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资料,赶快来看看吧!预祝小伙伴们考研成功。
  ****相关推荐****
  文都教育考后发布:2017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2017考研专硕传播学核心知识点汇总
  文都考研提醒您 2017研究生准考证打印入口开通
  2017考研专业课西综选择题必背顺口溜汇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哭的孩子手里,有糖,也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