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引论核心知识点之非语言符号
李彬编著的传播学引论是新闻传播考研的复习参考书之一,下面是本书主要的考察知识点:第三章 符号——传播的基因
第二节 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是指除了语言符号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大量信息正是由非语言符号而不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关系恰似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意识的外化形式就表现为语言符号,而潜意识的外化形式通常都显示为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分类:一是体语,二是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三是听觉性的非语言符号
一 体语
体语是指通过人的举止、表情和装束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体育分类:一是动态的动作,二是静态的姿势,三是有声无义的“类语言”
1、动作。身体某一部位的动作来表情达意。其中眼睛及眼神最富有表现力。
2、姿势。人体处于静态的姿势。其中最有感染力的就是面部表情;体语中的姿势还包括附属于人体的穿着打扮。
3、类语言。某种类似语言的符号,语言是人发出的有固定意义的声音,而类语言则是人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
4、体育与语言。两者相辅相成,体语丰富了语言的意味,体语的含义需由语言赋予和界定。语言表达意义明确、逻辑井然的语义信息,体语则是更多地显示一种朦胧模糊的主观印象。语言侧重于传播明确的思想、认识与观念,而体语侧重于显示模糊的情感、印象与情绪。语言是有意的表达,而体语多是无意的传播。语言表达能力是同人的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而体语比如哭和笑即便在婴儿身上也能表现出来。
二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中有象征和实义两种。
象征符号往往代表一定抽象的意义,是特定文化的结晶与标志,其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
实义符号能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某种比较确定意义,能传播某种实际的信息。
三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凡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都可视为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四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符号功能划分:“务虚”——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务实”——指导行动。
早川一荣的运用语言符号三形式:报告,可以验证的表述;推论,从已知推测位置的表述;判断,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在传播活动中为保证准确无误,就要求对语言符号的运用应尽量限于报告,而力求避免推论与判断。报告涉及的是语言符号的传播信息这一功能,而推论和判断则主要同它的表达情感这一功能相关。
非语言符号的三种功能:第一,传播态度与情绪(语言符号主要表现意识的活动,非语言符号主要展示潜意识的波动)。第二,辅助语言传播。第三,代替语言(许多情况下,语言符号根本无济于事,这时便只靠非语言符号)。
尽管非语言的符号不容易系统地编成准确的语言,但是大量不同的信息正是通过他们传给我们的。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押题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