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之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考点梳理(11)
第五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
第一节 先秦儒家人伦
一、 孔子与先秦儒家学派的初创
u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孟之学为其学术代表
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孟子》
u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删修《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u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个派别,称为儒家八派
二、 孔子的天命观和仁、礼思想
u 礼首先指社会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
u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u 早期儒学被称为“人学”
三、 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u 继承孔子儒学的两大派别:孟子之儒、荀子之儒
u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被尊为封建社会的“亚圣”,主张性善
u 孟子在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制民之产”
u 孟子的道德政治思想发展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u 孟子继承孔子思想的主要贡献是把伦理范畴和性善说联系起来,仁政学说的基础是性善论。
u “四心”:恻隐、羞恶、恭敬、是非
“四端”:仁、义、礼、智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u 孟子提倡“尽心”“知性”
四、 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u 荀子主张“隆礼”,要求“重法”,主张“性恶”论
u “性恶”“性善”区别:1. “性恶”论强调“性伪之分”,以“天人相分”为基础;
2. “性善”论强调天赋“四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
u 在社会思想方面,荀子提出“明分使群”的社会起源说
提出“礼法”并重的政治思想
2017考研复习已经进入考研冲刺阶段,这个阶段是考生们拉开距离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押题集训营、VIP一对一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