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11-28 20:14:16

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笔记之苏俄现代报业

  陈力丹编著世界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传播考研的复习参考书之一,下面是本书主要的考察知识点:
第十一章 现代无产阶级报业
第二节 苏俄现代报业
  1、苏俄报业的现代发展
  ⑴苏俄现代报业的确立(1917~1924年)
  ①社会背景与取缔反革命报刊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权成立。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布尔什维克迅即取缔反对派报刊。采取先局部后全局的步骤:先取缔部分反对派的报刊,后取缔所有反对派报刊。
  主要措施:
  ·取缔部分反对派报刊:资阶、小资阶出版物,过去的同盟军孟什维克;(重点关闭,未一概查封)
  ·成立报刊革命法庭:专事审理敌对力量利用报刊反对现政权的犯罪活动;
  ·取缔所有反对派报纸:1919年2月发布《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
  ②为建立无产阶级证券报业体系采取的措施:
  ·征用资产阶级报刊的物资设备,用来出版无产阶级革命报刊;
  ·统一控制广告业务;
  ·拨款给国家印刷厂。
  ③建立社会主义报业网络:
  20C20’苏联初步建立了一个以中央报刊为主,以地方报刊为辅,以党的机关报为主,以服务于不同读者的专门报刊为辅的新型报业网络。
  ④苏联现代报刊确立阶段的主要报刊:《真理报》、《消息报》、《贫民报》、《布尔什维克》。
  ⑤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新闻思想:
  ·关于报刊的宣传与组织作用:列宁认为报刊有两大功能,宣传和组织;
  ·报刊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政党的报刊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领导,是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于新闻出版自由:新闻出版自由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本质是富人的新闻自由,取消书报检查和党派自由出版人和报纸是资本家主张的“出版自由”,工农政府要让造纸厂、印刷厂变为国家财产,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是人民的自由。
  ·群众办报与舆论监督:列宁倡议从工农中挑选编外的报刊新闻记者;
  ·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少谈政治,多谈些经济建设,报刊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⑵“二战”之前苏联报业的巩固发展(1925~1941)
  ①社会历史背景:
  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继任俄共(布)与苏联政府的最高领导。斯大林进行了一系列党内斗争与政治清洗后,确立了党内外的绝对权力,开始形成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上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思想高度垄断、以行政手段为主要的管理方法。
  ②社会主义报业体系全面形成:
  这一期间,苏联报纸进行调整,意在形成完善的报业体系:调整中央级报刊;对地方性报纸也进行调整,苏联就此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条块分割、层层办报、有高有低的金字塔形报业结构。
  ③确立高度集中、高度封闭的新闻管理体制:
  五大确定党的机关报要受上级党委的领导与监督,中央的党报编辑部要由苏共中央委员会指定。
  ④苏联新闻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
  ·从所有制看,新闻媒介一律国有;
  ·从业务管理看,国家无新闻法规,党的政策、决定便是法律;
  ·从组织管理,苏联的报刊普遍建立编委会制度,新闻出版机构的干部配备由党委负责;
  ·从监督管理看,国家实行新闻检查制度;
  ·从媒介功能看,宣传、鼓动一枝独秀;
  ·从信息采集看,信息来源十分单一;
  ·媒介言论高度统一。
  ⑤苏联新闻管理体制之得:
  苏联高度集中、高度封闭的报业体制,可以集中整体力量御敌利己。便于实现党对各级组织与广大群众的舆论引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策略迅速转化为群众的行动。
  ⑥苏联新闻管理体制之失:
  ·报刊成为党内斗争扩大化的工具;
  ·报刊成为个人崇拜的工具;
  ·歌功颂德,文过饰非,造成苏联传媒出现信任危机;
  ·脱离群众,无法充分传播、反映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的信息。
  ⑦苏联新闻体制成因:苏联社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的因素,也有斯大林个人因素和俄罗斯文化因素。
  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战后的苏俄报业(1941~1991年)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二战期间,苏联报刊主要是按政治宣传工具来运作的。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方面,苏联的报刊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战地记者与军事报道。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斯大林时期报刊控制严格,大量刊发官样文章。赫鲁晓夫时期对斯大林做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并未从根本上触动苏共的报业体制。勃列日涅夫时期,报刊数量有所发展,但工作方针、策略、作风变为斯大林时期的脱离民众的官报。
  ⑷1986年苏联报业
  ①基本情况:
  1986年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前,苏联是世界上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②重要报刊:
  ·《真理报》:苏联第一大报。1912年创办于彼得堡。苏共中央机关报。
  ·《消息报》:苏联第二大报。1917年创办于彼得堡,原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所控制,后转入布尔什维克受众。
  ·《劳动报》:苏联全国工会中央理事会机关报,1921年创办,以工人群众为对象。
  ·《红星报》:1923年创办,苏联国防部机关报。
  ·《共青团真理报》:苏联共青团中央机关报。
  ·《农村生活报》。
  2、剧变、解体的苏联报业
  ⑴苏联改革及其解体
  ①第一阶段:改良(1985~1988):进行经济改革,没有触及根本;
  ②第二阶段:革命(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进行政治改革:废除领导终身制,党政各级领导干部实行差额选举,建立宪法监督委员会和的党的监察委员会。
  ③第三阶段:苏联瓦解成为可能。1990年:苏共二月全会决定苏联共产党自动放弃对苏联的领导权。
  ④第四阶段:政变发生,苏联瓦解不可避免;
  ⑤第五阶段:苏联瓦解实现。
  ⑵苏联报业:1985~1990年间的改革:
  ①苏联新闻传播业的改革概况
  这一期间,苏联新闻传媒在宣传方针与报道内容上出现了很大的调整。一方面,报刊的信息量增加,报道面拓宽,版面活泼多样;另一方面,报刊直面现实与历史,突破报道禁区,这样,传媒上的负面报道密了,批评多了,言论也逐渐大胆起来。
  ②新闻改革的具体表现
  ·竞相暴露苏联现实社会生活的阴暗面;
  ·大量触及历史与现实的敏感问题;
  ·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⑶1990年苏联的新闻改革
  ①多党派的新闻传媒大量涌现;
  ②苏联官方于1990年实施《全苏新闻法》
  苏联第一部新闻法,规定:取消新闻审查制度,任何组织或公民个人均可办报刊;办报人有充分的自主权,政府不得干预。
  1990年开始,苏联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已经濒临解体的边缘。
  ⑷8·19事变中苏联新闻业消亡的演变
  叶利钦肢解苏联共产党新闻机构的措施:
  ①封杀苏共的新闻传媒;②改造苏联的新闻传媒。
  3、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消亡的原因
  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
  ⑵苏联新闻业消亡还与反对派的破坏相关;
  ⑶苏共本身工作严重失误;
  ⑷苏联没有新闻自由
  ⑸根本原因是权力高度集中,没有新闻自由。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押题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笔记之苏俄现代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