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之商品价值
虽然有很多院校经济学所推荐的参考书都不同,但现代政治经济学仍然是比较重要受众比较多的一本参考书,以下是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供同学们参考。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商品价值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商品交换价值比例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二、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两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以制造某种有用物为目的,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各自不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经济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统一性: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相分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彻底地科学地证明了劳动价值论并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
三、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生产形式。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产品由不同的所有者或利益主体支配是商品经产生的决定条件。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只能在流通过程中通过交换来实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和商品自身的两因素,商品生产的其他矛盾和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社会主义公有制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化为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