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族 发表于 2016-11-22 20:36:02

2017考研专业课西综病理学复习之细胞坏死

  2017考研专业课西综病理学复习之细胞坏死
  现在已经是考研冲刺的最后一个阶段了,复习的紧张氛围越来越浓烈,对于2017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很多的小伙伴都是糊里糊涂,没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小编为了大家能够系统的复习考研专业课西综病理学的知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病理学的知识。还希望各位小伙伴好好的复习,争取取得一个好成绩。
  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死亡称坏死(necrosis)。坏死的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并逐渐出现一系列形态改变。坏死可以累及整个肢体、器官,也可仅仅影响小部分组织甚至个别细胞。除了强烈的致病因素作用外,细胞坏死常由细胞、组织的可复性损伤(如细胞水肿、脂肪沉积)发展而来。
  坏死的类型
  引起坏死细胞形态改变主要是酶性消化,此外还由于坏死后酸性增加引起蛋白质的变质、凝固。这两个过程的强弱不同,取决于引起坏死的原因和坏死组织的特性,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类型。
  1、凝固性坏死(coagfilation necrosis)某些情况下的细胞坏死,由于坏死后蛋白质变质凝固过程较强,而溶酶体酶的水解作用由于某些原因而相对较弱,因此坏死呈凝固状态,色灰白或淡黄、质实而干燥,称凝固性坏死。这类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常有明显的分界,坏死处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如肾小球、脾索)的轮廓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缺血引起的坏死除脑外,基本上属凝固性坏死。结核病引起的坏死也属此类,但坏死较彻底。同时由于结核杆菌含脂质较多,故色带淡黄,质较松软,有如干酪,称干酪样坏死。
  2、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细胞坏死后若酶性消化、水解占优势,则坏死组织溶解呈液状称液化性坏死。常见于化脓性炎症时,凝固性坏死灶内因含多量中性粒细胞,当其破坏后释出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而变为液化性坏死(图2.8)。脑组织的坏死常为液化性坏死,可能与该处水分和磷脂含量多,蛋白质少,不易凝固有关。脂肪坏死也为液化性,常见于急性胰腺炎。胰腺被损害时,胰脂酶原、胰蛋白酶原逸出并被激活,引起胰周和腹腔脂肪坏死,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前者被吸收,后者与血清中的钙盐结合成钙皂,为质硬的白色斑点或小结节。
  3、坏疽(gangrene) 坏疽为组织坏死后又发生继发性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的结果。坏疽处由于细菌分解坏死组织 而产生的硫化氢,与红细胞破坏后游离出来的铁离子结合产生硫化铁,常使局部变成黑褐色。由 于条件不同,可有三种不同形态特征和临床意义的坏疽。
  以上是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专业课西综病理学的细胞坏死知识,大家要好好备战考研,现在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这些还不晚,及时复习,取得一个好成绩。更多的2017考研专业课西综病理学大家可以关注文都考研网(http://kaoyan.wend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考研专业课西综病理学复习之细胞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