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术or张扬个性?英美高校课堂大揭秘
注重学术or张扬个性?英美高校课堂大揭秘/collect/201611/21/2016111803000215638.png
2015年,一部BBC-2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不仅引起了英国老师对基础教学的思考,也让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对英美学校的课堂感兴趣,“他们的课堂真的这么随便吗?”“什么?他们居然记不住这么简单的数学公式!”“我的天,好羡慕,这才是真正的体育课!”从这部纪录片可以看出来,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中英教育方式差异很明显。但如果你仅仅是羡慕他们的自由和放飞个性,感叹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学习压力,感慨着在国外上学多好,那你真应该来看看英美这些高校的课堂,因为他会推翻你从小被家长灌输的“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的全部思想。
宽进严出
英美大学与中国的大学完全相反,是典型的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要经过炼狱一般的高三和淘汰率极高的高考,才能进入你心仪的大学。但是西方国家的大学以申请为主。虽然可能也有考试,但是绝对不像高考那么让人痛苦。但是你以为这就轻松了吗?当然不是,进入大学之后,他们面对的可不是恍恍惚惚等待毕业,而是成堆的作业和艰难的考试,和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拿到毕业证的迷惘。
中国的学生可以说只是把英美大学的痛苦生活提前到高三了而已。很多出国读本科的同学说,“我感觉我刚刚经历完高三,就马上又要经历几年的高三,深深的绝望”。出国读研的同学则说,“习惯了原先大学里面的混吃等死,来到这边真的不习惯这么高强度的学习,我的本科生活真是天堂!”
教学内容
很多教授是不用教材上课的,国内大学进入课堂带一堆书的情况在国外很少,很多人拿只笔就来上课了。课堂上老师一般会发讲义,讲课的内容以PPT为主。这些PPT也不用特意去记什么,因为一般老师课后都会传到一个叫blackboard的师生共享平台,供大家自己下载和复习。
老师在上课之前,会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一般也会上传到blackboard里。这个文章可不是一页两页这么简单。一节课一周之内要求读的文章长的可达四五十页。如果你没读,那么你这节课肯定什么都听不懂。
上课形式
中国的大学老师一般以讲课为主,学生们坐在下面听。国外的大学上课形式很丰富。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常常出现在有一百多个人的公共课上。在只有十几二十几个人的专业课上,更多的是以讨论为主。老师会给一个问题让大家分成小组自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人把讨论出来的结果在课堂上跟大家分享。
上课地点也是很自由的。比如新闻课的学生可以到演播厅甚至当地电视台上课,老师们还会请外援来进行讲解。某些学校的学生可能还有机会全班一起去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国家游学。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其实是很多的,多在数量和形式上。除了最传统的写和读之外,小组一起做周报,一起做presentation,或者一起研究课题是经常的。而这些都要同学之间自行约定好,老师是从来不会管你们的,他们通常只看结果。
论文也不像国内是最后大四才会出现的。在国外上学,写论文是经常的,字数也从三千到一两万不等。这些论文每门课可能一个学期要写两三次。如果你有四门课,那么你可能每三个月就有10篇五千字的论文要写。
考评
国外大学的考评一般是分为几部分。平时做的作业或者练习分成formative assessment 和summative assessment 两部分,前者不算入最终考评,而后者要算入。考评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除了考试和论文外,还可能有presentation、做网站等等。
一个比较人性化的地方在于,考评的结果除非自己告诉别人,否则不会有其他同学知道。这是因为国外的学校通常会在入学时给每个学生一个学号和邮箱,这个学号不是按顺序排列的,所以不用担心别人会知道你的学号。考评结果出来之后,老师会发邮件通知你去一个地方的几号柜子拿。成绩反馈表上也只会写你的学号而非名字,私密性非常高。更神奇的是,你的同学一般也都会如约定好似的,从来不会过问关心你的成绩。
只有所有考评达到合格分数线的同学才能拿到毕业证。毕业证也不会即时发到你手上,要过几个月,而毕业典礼很可能要过一年才能参加。
看完了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发现英美大学的课堂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其实啊,各种教育体系都各有利弊,很难说谁好谁差。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在这种体系里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