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11-1 17:37:25

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对立派别、错误倾向和等值概念

  第二节 对立派别、错误倾向和等值概念
  一、对立派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问题】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问题】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4、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称为旧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做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6、一元论和二元论
  【一元论】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本原。
  【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
  7、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8、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可以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
  9、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反映论):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形成一条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认识论】(先验论):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形成一条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10、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直观反映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反映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这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过程,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11、主观真理论和客观真理论
  【主观真理论】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客观真理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工作中会犯教条主义错误。
  【经验论】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在工作中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13、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这种绝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种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14、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15、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
  【问题】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二、错误倾向
  1、世界几个本原:二元论,多元论。
  2、哲学基本问题:唯心主义(第一方面),不可知论(第二方面)。
  3、世界怎样存在: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物质与运动关系: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运动与静止关系: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
  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唯意志论,宿命论。
  8、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形而上学。
  9、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外因论。
  10、认识的本质:唯心主义先验论,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11、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经验论,唯理论。
  12、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非理性主义。
  13、真理的客观性:主观真理论——马赫主义,实用主义。
  14、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上:绝对主义(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和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1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
  16、历史创造者:英雄史观。
  17、人的本质:抽象人性论。
  三、等值概念
  (一)哲学基本问题
  1.存在=物质+意识(当且仅当叙述哲学基本问题时,存在=物质,其他时候都不等)。
  2.意识=思维=精神=主观=心=主观存在
  3.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事物=直接现实=客观
  4.本原=第一性=创造者
  5.派生=第二性=被创造者
  (二)唯物论
  1.物质=物质实体(最低层次)+物质结构(分子原子)+物质活动(实践)+物质关系(生产关系)。
  2.物质活动=盲目自发的物质活动(运动主体是自然界)+本能的物质活动(运动主体是动物)+有意识的物质活动(运动主体是人)
  3.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古代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近代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6.运动=变化
  7.绝对性=无条件性=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
  8.相对性=有条件性=在特定条件下成立
  (三)辩证法
  1.规律=本质=必然性=内部联系
  2.矛盾=对立统一=辩证统一
  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学说=矛盾规律
  4.同一性=统一性
  5.斗争性=对立性=矛盾性
  6.辩证否定=自我否定=扬弃
  7.形而上学否定=外在否定=绝对否定=主观任意否定
  8.主观辩证法=概念辩证法=思维辩证法
  9.矛盾、规律、价值=联系的一种
  (四)认识论
  1.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反映论
  2.唯心主义认识论=唯心主义先验论=先验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能动反映论
  4.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机械反映论=直观反映论
  (五)唯物史观
  1.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不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血缘关系、生产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文化关系)
  2.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史观=历史唯心主义
  4.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社会物质关系=经济形态
  5.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政治结构=社会思想关系
  6.观念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7.政治上层建筑=政治形态
  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对立派别、错误倾向和等值概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选择考研辅导班,就选中公考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对立派别、错误倾向和等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