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10-20 15:08:52

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5个核心考点

  针对冲刺阶段的复习特点,中公考研为同学们整理了实验心理学的5个核心考点。
  1、简述自变量的含义,并举例说明自变量的种类。
  【参考答案】
  (1)自变量的含义: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2)自变量的分类
  ①刺激特点的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例如,声音强度、单词频率、句子类型等。
  ②环境特点的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例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等。
  ③被试特点变量:被试的各种特点;例如,性别、年龄、智力、人格等。 ④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主试给予的不同指导语造成的被试差别;例如,让被试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考察是否对记忆有不同影响。
  2、简述额外变量的含义和控制方法。
  【参考答案】
  (1)额外变量的含义:是指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但又不是研究者感兴趣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2)额外变量的控制
  在心理学实验中,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技术主要有:
  ①排除法:指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的控制方法。如,双盲法。 ②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控制方法。
  ③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④随机化法:是指把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
  ⑤抵消平衡法: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的一种实验技术;常见的抵消平衡法有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法。
  ⑥统计控制法: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避免额外变量干扰的控制方法;常用的统计控制法包括协方差分析、偏相关等。
  3、简述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1)被试间设计,指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①优点:处理方式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或干扰。
  ②缺点: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巨大;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匹配和随机化技术只是尽可能地缓解而无法根治这一问题。
  (2)被试内设计,指所有被试都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①优点:节省了被试人数,且不会受到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
  ②缺点:被试内设计可能带来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例如,位置效应、延续效应和差异延续效应等。
  4、简述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1)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有:
  ①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指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 ②统计回归:即测量分数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
  ③其他因素:历史、成熟、被试的选择和分配、被试的消亡、仪器的使用以及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等。
  (2)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
  ①测验的反作用效果;②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③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④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⑤实验环境的人为性;⑥测量工具的局限性;⑦被试样本的代表性。
  5、两因素实验设计的分析、结果处理以及解释。
  【参考答案】略。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5个核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