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10-17 18:51:50

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之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新闻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之一,它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和梳理。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拥有一本复习笔记是很必要的,下面是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的特点:
  1、地位稳固。大众传媒与受众的角色关系是固定的。
  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传媒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信息提供者,是制约社会信息环境的主要变量。
  大众传媒的优势:
  1、专业的媒介组织,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高。
  2、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源,信息可信性和可确认性。
  3、形成了一整套为社会所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大众传媒必须从事经营活动,维持传媒组织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传媒必须面对市场,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
  经济收益来源:广告收益;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
  传媒的市场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广告主和作为消费者的广大受众。
  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
  1、受众越欢迎、发行量越大或收视率越高,媒介的广告价值就越高。
  2、受众的利益与广告主的利益不是一回事,往往存在着对立关系。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力或社会影响力等。与信息生产的特殊性分不开。信息生产属于与上层建筑直接相关的精神生产。任何大众传媒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背景,必须要为特定的利益服务。
  宣传目标主要通过两种活动得到实现:
  言论活动:直接的宣传功能。通过社论、评论等形式直接宣传某种思想、观点;
  报道活动:在新闻或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刊载过程中贯彻传媒的意图和方针,获得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三)、公共性和公益性
  依据:1、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
  2、 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3、大众传媒是“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大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
  另一方面,公益性和公共性对大众传媒的重要制约:要求传媒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必须坚持真实和客观原则,不得以虚假内容损害受众利益。制约的体现:法律形式的制约,受众监督和传媒自律。
  公营媒介受宣传目标和公共性、公益性制约程度较高,主要目的是追求社会效益。也加强了经营活动。我国大众传媒也出现了产业化、集团化、营销化趋势。
  私营企业的商业媒介受经营目标制约的程度较高,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的作用
  (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帮助社会成员消除关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社会行为。
  报道新闻是大众传媒的一项主要活动。
  “把关人”概念的最早提出 美国 库尔特.卢因:发现家庭主妇的把关人作用。
  《群体生活的渠道》: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怀特,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
  传媒内部存在着一系列把关环节。记者、编辑、编审和总编都是把关人。把关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把关标准:新闻价值标准、宣传价值标准、市场标准
  传媒组织决定着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
  新闻信息的本质属性:1、真实性;2、及时性和新意。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标准。
  新闻的选择受到新闻制作中的业务标准和新闻传播中的市场标准的制约。
  新闻价值:对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所作的价值判断。
  新闻要素:构成这种价值判断的各种因素。
  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治,《涉外新闻的结构:四家挪威报纸中的刚果、古巴和塞浦路斯形象》影响新闻选择和加工发生的九种要素:
  1、时间跨度;2、强度和阈限价值;3、明晰性;4、文化接近性;5、预期性;6、处于预料性;7、连续性;8、组合性;9、社会文化价值——受众群体或“把关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
  新闻筛选作业依据三个基本前提:
  1、附加性前提,包含的新闻要素越多,越有可能成为新闻。
  2、补偿性前提,某些要素平淡,可以因其他要素比较突出而得到补充。
  3、排除性前提,所有新闻要素含量都偏低,就可能被排除在新闻之外。
  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所体现的,主要是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
  业务标准:事件适合于媒介进行新闻处理的各种条件,如时间跨度、明晰性以及组合性等。
  市场标准:事件能够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诸条件以及吸引受众兴趣的诸条件。
  还受到宣传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影响。
  (三)、“把关”过程的实质
  理解把关活动的实质,不应仅止于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的分析,还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虑在内。因为:
  1、大众传媒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2、新闻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得到传播。
  3、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勤奋是成功的可靠保证,在考研这条路上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要放弃;不到最后胜利,永远不要掉以轻心。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之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