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10-15 21:54:23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人际传播

  《新闻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之一,它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和梳理。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拥有一本复习笔记是很必要的,下面是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1、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库利“镜中我”概念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联系中形成的。包括三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镜中我”也就是“社会我”。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大致分为两种:面对面的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多种渠道和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产生新的意义。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效果好。
  4、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社会功能: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
  传播学对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成果“镜中我”理论、“主我和客我”理论、“社会模仿”理论),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成果“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创新—普及”理论)。
  社会化: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角度说,指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从社会角度而言,指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个人观念社会化包括自我观念的形成和社会观念的形成。
  三、人际传播和自我表达
  (一)、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它的传播手段多、渠道广、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是语言,又分为声音语言、书写语言。体态、表情、眼神、身体接触以及服装、发型等都是自我表达的重要媒体。
  (二)、姿态的传播功能
  1、强调语言 2、补充语言 3、代替语言 4、控制语言
  5、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三)外观形象和自我表达
  外观形象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它所传达的信息形成人际传播中的第一印象。
  (四)、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个人进行自我表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能够充分认识和评价自己, 不进行自我表达,便不可能得到这种认识和评价。但是,自我表达是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进行的,如果不顾及他人和社会价值与规范,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这种表达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相反会招致误解和造成个人的社会孤立。因此,自我表达并不是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或行为规范相联系的,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价值尺度。
  勤奋是成功的可靠保证,在考研这条路上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要放弃;不到最后胜利,永远不要掉以轻心。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乐学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人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