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考研复习笔记之金融抑制
金融专业硕士考研每门课考试比重差不多,到了考研冲刺期,大量做新题练习是不明智的做法,这个重要的时期应以看笔记为主,下面是中公考研为同学们整理的金融硕士学霸复习笔记。第33部分 金融抑制
一、金融抑制的概念
所谓金融压抑,是指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金融管制过多、利率限制、信贷配额以及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也就是金融市场发展不够、金融商品较少、居民储蓄率高。表现为利率管制、实行选择性的信贷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管理以及人为高估本国汇率,压低本国币值等。
金融抑制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加速工业化的目标下,企图人为以低成本来利用国内和国外金融资源,从而人为压低存贷款利率和高估本币汇率,由此造成金融市场调节资金供给和需求的能力丧失。
低利率一方面限制了金融体系动员国内储蓄的能力,造成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刺激了资金的过度需求。于是金融市场供求失衡,这又迫使政府进一步加强干预,即通过信贷配给,抑制过度的资金需求,强制实现资金供求平衡,从而使有限的资金大多低效率地使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低效率地使用资金,束缚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又反过来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从汇率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对本币汇率的高估目的在于:刺激进口和抑制出口。一方面减少了外汇供给,另一方面造成外汇的过度需求,并使金融市场丧失了对外汇供求的调节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外汇配给,其结果又导致外汇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和使用。
二、金融抑制的表现形式
金融抑制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等人,针对发展中国家实际提出的。它解释发展中国家金融业因抑制而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现象,其所描述的金融抑制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名义利率限制。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对贷款和存款的名义利率进行控制,时而采取规定上限的形式,时而又采用规定某一百分比的形式。这种低的或负的及不确定的实际存款利率,压制了社会对金融中介机构实际债权存量的需求。同时,这些措施使间接融资表层化,限制了这一金融过程提供用于投资的储蓄的能力。存在贷款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时,只能依靠信贷配额来消除对中介机构贷款的过高要求。中介机构的贷款利率水平往往偏低,某些利率还为特殊类别的借款人带来净补贴收益。
2、外汇汇率高估。
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本币的稳定,往往将本币价值盯住一种坚挺的硬通货。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却无法同拥有硬通货的发达国家相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本币价值的高估。由于这种高估,汇率无法真实反映本币价值,国内商品的出口受到很大限制。于是,政府便采取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国内企业扩大出口,而且这种出口往往也只是限定在政府规定的具有出口权的企业之中,更多的没有出口自主权的企业,则得不到这种补贴,只能将出口商品交给有出口自主权的企业,企业无法在同一水平上竞争。
3、政府通过干预限制外源融资。
在金融抑制下,政府对于外源融资进行控制,由政府决定了外源融资的对象,并且主要是作为政府融资的工具。中央银行将廉价的信贷资源导引至国有银行机构,这些银行机构就承担了部分政府的功能,中央银行的信贷也可以直接流向财政部,以弥补政府的预算赤字。
4、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
一是以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的由现代化为代表的现代部门,二是以落后农村地区为中心的由钱庄、当铺、合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
5、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单一,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极不发达,并且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金融工具形式单一,规模有限。
三、金融抑制的消极作用
1、资本市场效率降低。
任何加剧“金融抑制” 的措施,都会降低已被限制的由银行导向的资本市场效率,这种代价将特别大。因为如果减少总需求而产生了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瓶颈,这种需求下降就是自我打击的。如果相对于总供给的商品和劳务总需求被减少,价格水平只会下降(或停止上升)。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价格也不能起到刺激供给、限制需求的作用。
2、经济增长达不到最佳水平。
麦金农强调,不管怎样,金融抑制看来极其可能阻碍最初的经济增长。因为通过提高储蓄倾向和资本形成的质量,货币改革能够刺激实际产量增长,这个观点已得到确认了。反过来,一个增长经济中的高增长率对储蓄倾向和获得货币资产的倾向的积极影响也是需要肯定的。凯恩斯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合意水平的前提条件是,投资等于储蓄。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出现了金融抑制,使储蓄很难达到最佳水平,金融动员起来的储蓄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导致了投资不能等于储蓄的结局,最后经济也就达不到合意的增长水平,金融抑制影响了经济增长。
3、限制了银行体系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抑制论者主张,银行体系应该扩大,其边界是直到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加上提供银行服务的边际成本等于新投资的边际收益时为止。一个有效的银行体系,可以将私人储蓄引向高收益的投资。然而,在金融抑制下,银行体系的扩展受到了限制,根本达不到理论上的边界,货币实际收益与服务的边际成本往往大于新投资的边际收益,银行业本身出现了缺陷,更无法引导私人储蓄向高收益的领域进行投资。
4、加剧了经济上的分化。
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重要金融现象是汇率抑制,即高估本币价值。其结果是本国商品出口缺乏国际竞争力,限制了本国商品的出口。由于当局是通过金融抑制手段来支持出口贸易,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但在出口时又给出口商以补贴,或者从有利于制造业产品这个角度来改变商品贸易条件,榨取其他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强制性储蓄,且无须做出补偿。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讲,内源融资使收入分配有利于城市中已拥有许多财富的富人。这样,使贫困的那部分受剥夺而更加贫困,使富裕的人在分配中受益而更加富裕,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在这里得不到体现。
5、融资形式受到了限制。
一个企业或个人的内部积累毕竟有限,于是,外源融资就成了一种被大家趋之若骛的权力,争取到外源融资的权力,就相当于拥有了一种稀有的金融资源,就相当于争取到了发展权。但是,金融抑制下对外源融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是采取限制措施的,只有一些政府认为极为重要的大企业才有外源融资的权力。限制外源融资的后果是,阻止了大批企业进行获得最佳生产技术的连续投资。
四、金融抑制在中国的表现
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成就而言,中国金融业发展极为滞后,股市背道而驰,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金融压抑极为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阻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金融压抑的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过多地依赖于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占国内金融市场融资的比重为80%左右,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中融资方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过多地向效益相对低下的国有企业集中,而效益良好的非国有企业又只能依赖于内源融资和非正规融资,形成了金融市场的分割;投资工具的缺乏,未来收入的不确定预期和未来支出的刚性增长预期,导致居民储蓄高居不下;存贷差过大和存贷款利率存在上下限限制。
由于高度负债的特性和经济周期的原因,银行业具有内在的金融脆弱性,一旦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如果存款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则资金链断裂,发生挤兑,爆发金融危机。所以,为了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定,就必须保证居民储蓄的增长和银行账面的盈利,银行账面的盈利可以稳定居民信心、核销部分坏账、增加税收。
居民储蓄的增长,依赖于国家信用担保和现有金融制度对金融产品的压抑;银行账面的盈利,依赖于存贷差的保持和扩大,而存贷差的保持或扩大又只能依靠金融压抑,降低居民存款利率。由此,人为地降低了资金成本,造成资金的稀缺,而作为国家信用支持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又只能偏向于国有企业,再加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非国有企业难以获得正规市场的低成本资金,难以发展壮大,也难以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并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
而国有企业对资金的垄断使用,又只能导致金融继续恶化。另一方面,利率无法市场化,市场资金的合理价格无法形成,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受到限制,金融压抑特征更加明显。所以,金融压抑和金融恶化不断强化,相互内生。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虽然具有打破间接融资方式的金融深化特点,但是,金融压抑特点更为明显。从股市发展伊始,政府便强调为国企改革服务,实行发行额度审批制和后来的发行核准制,人为地造成了发行上市资格和股票的稀缺性,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股指的涨跌上,进行托市或干预,使市场价格较为严重地脱离公司内在价值和投资回报,资本市场投机气氛异常。
拟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发行融资成功与否,发行规模大小,更多地取决于监管部门的审核。由于过会发行的不确定性和过高的发行溢价,使得这些公司具有极强的融资冲动和盲目投资冲动。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融资后普遍效益下滑,而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体系又不健全,过度投机之后的股市价格逐年下降,财富效应丧失,股市的基本功能得不到发挥。
考研是自己选择的希望去走的道路,因此不管前面会遇到什么,考研的决心一旦作出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此外,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秋季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精品网课系列备考 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