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2017考研政治: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1947年8月27日,刘邓野战军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北麓的演川、固始等地区,完成了千里跃进计划。这是2017考研政治考试的重要知识点,今天文都考研政治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这场对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有重大意义的“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2017考研政治考点复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事件过程
8月初,蒋介石从山东调集18个旅对刘邓野战军分进合击,刘伯承、邓小平率部提前结束休整,隐蔽南进。7日黄昏,刘、邓以第十一纵队和地方武装于黄河渡口佯动,造成北渡假象,又以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钳制由鲁中回援的国民党整编第五师等部,刘、邓则率主力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之间跳出合围圈南进。11日,刘邓野战军从虞城地区越过陇海路,向大别山千里跃进。蒋介石迅速调集20个旅的兵力分路猛追,要把刘、邓野战军围歼于黄泛区。黄泛区宽达20余公里,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17日,刘邓野战军艰难地通过了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4日夜,第六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击溃汝河南岸守军,掩护纵队主力及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渡河。
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是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巨大的战略决战规模的关键。这是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巨大的战略决战规模的关键。而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刘邓部在大别山地区的跃进,使得他们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攻击位置,从而能够与华东野战军实现东西夹击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合围。
2017考研政治考点复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意义
可以说,刘邓在跃进大别山是一个伏笔,是一次历史转折时刻的壮举,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文都考研小编看到了刘邓大军的勇气,更被他们的魄力所折服。同样,考研的成败不可单单拘泥于某一次的测试结果,而是要在不断的学习、测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弱点,为最后的考试做铺垫,不可忽视每一个知识点。只要不会的不理解的,就一定要克服,在不会的知识点里,没有主次之分,一定要实现从不会到会的转变。
***相关推荐***
文都2017考研网上报名全攻略专题
文都教育2017考研大纲名师解析汇总(文字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