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答案完整版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14届考完的同学是不是很惶恐了,来对对答案吧!平复一下焦躁的心情,然后快快乐乐的过年去吧!
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2.C3.B4.C5.B6.A7.B8.A9.D10.A
11.C12.D13.A14.D15.D16.C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BD18.AD19.ABC20.AC21.BCD22.AB23.ABD24.BCD25.ABD26.ABCD27.ABD28.ABC29.AC30.AD31.ABCD32.ABCD33.ACD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34.【答案要点】
(1)“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体现的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和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材料中矛盾的同一性体现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存在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只要巧加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从困难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体现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同时也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
材料中从秸秆种蘑菇到延长产业链再到链接到山林,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这些成就都是在充分利用客观规律以及看到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实现的发展,这就是巧妙之处。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点,从动态中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
35.【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主要是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所谓“中国式难题”主要是指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包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
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我们改革开放的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原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指出,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第四,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6.【答案要点】
(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以及其他领导者集体带领全党在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地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而,毛主席像永远保留下去。
(2)“两个不能否定”的内涵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并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是党领导人民开启并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前的成果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和经济前提,也提供了改革动力和前车之鉴,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前的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因此,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历史时期互不否定。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两个不能否定”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时期,总结改革开放前的经验教训,并继续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后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37.【答案要点】
(1)“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即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是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个人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个人的生活和追求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大学生把自身的职业发展同社会需求、国家发展趋势向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贡献。因此,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凸显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和择业选择。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要求当代年轻人要有勇气有信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奋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若遇顺境要抓住机遇,迎高潮而快上;若遇逆境要将压力变动力。因此,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没有实际行动也没有意义。要充分认识理想事业实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定信念。
38.【答案要点】
(1)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已联为一体,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加强学习。要深刻理解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与强化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这平坦的世界中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培养自己“学会学习”的能力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储备。
(2)“抢饭”是为了谋生,而“抢饭碗”是生存之道。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竞争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经济融为一体,资源和就业机会的竞争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给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断吸收先进知识和文化,不断进步以适应全球化的需求。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用呢?那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吧!沪江考研,你最好的朋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