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15 21:44:42

2017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复习知识点(23)


        法律硕士考试中刑法的脉络比较清晰,复习起来比较容易。总则和分则是同等重要的,每年出题分值各占50%.刑法拿高分的最主要办法就是抓重点,有的放矢地复习。刑法的重点内容很好判断,重点都有一些特征的。刑法学复习知识点:
        死刑
        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
        特点
        惩罚性: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剥夺一个犯人生命的刑罚。
        威慑性:威慑和教育有犯罪企图者。
        安抚性:安抚受害者遗族。
        针对性:现代的死刑一般针对罪大恶极、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安全的犯罪分子。
        维护性: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以及人类伦理道德底限等。
        残酷性:最古老也是最严厉的刑罚。
        ①“刑法总则”对死刑限制性规定:
        1)适用条件2)适用对象3)适用程序4)执行制度。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罪犯(贯彻“客观危害、主观恶性相统一”原则)。
        适用对象: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
        适用程序:死刑“核准权”全部归属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执行制度:死刑缓期2年执行制度。
        ②死刑缓期2年:死刑的执行制度。
        死缓适用条件:罪该处死(前提条件)、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实质条件)。
        死缓的判决、核准,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
        死缓执行期届满后的处理:
        无期徒刑:没有“故意”犯罪。
        15 ~20年有期徒刑:无故意犯罪前提下,有重大立功表现。
        存在故意犯罪: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在2年内任何时期都可适用)。
        死缓执行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算。
        若死缓—→有期徒刑,从死缓执行期届满起算,已经羁押的2年不计算在有期徒刑刑
        期内,不存在折抵刑期问题(2+X)。
        死刑对罪大恶极、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安全的犯罪分子予以处决,在严惩犯罪者、威慑和教育有犯罪企图者,安抚受害者遗族、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以及人类伦理道德底限等方面,拥有特殊作用,其效果也非常显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复习知识点(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