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15 21:42:05

考研西医综合: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当铁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应积极防治
        历年执业医师以及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对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多有涉及,许多考生对这些乍一看上去区别很小的题目一筹莫展,甚至怀疑题目本身出的有问题。其实题本身并没有错。问题的根源在于考生没有透彻理解铁代谢的全过程,缺乏对概念内在联系的把握。
        接下来我们对这类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
        铁代谢的大致过程:食物中的铁(若为三价则被还原为二价)被吸收→被铜蓝蛋白氧化为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一部分用于造血,另一部分贮存起来。
        很多题目的设计均基于对上述过程,以及所涉及概念的深刻理解。其中有以下几个特别重要的地方:
        1.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被称为血清铁。
        2.造血之外,用于贮存的那一部分铁,称为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3.要严格区分血清铁和铁蛋白的概念。
        4.贮存铁存在于单核吞噬系统。
        在缺铁性贫血的时候,机体首先会利用贮存铁,导致铁蛋白减少。此时,血清铁未必就一定会下降。根据造血部位,你也肯定能推测出,随着贮存铁被不断消耗,在各贮存铁的部位中,最后被耗竭的是肯定是骨髓单核吞噬系统。
        基于对以上内容的理解,你可以做出以下结论:
        1. 最早反映储备铁减少的指标是什么,应该是铁蛋白。
        2. 最能反映储备铁耗尽的指标是什么,应该是骨髓可染铁消失。
        3. 诊断缺铁性贫血最可靠的指标是什么,应该是骨髓可染铁消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西医综合: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