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12 22:08:19

2017考研新闻传播学常考名词解释六

  名词解释是新闻传播学考研各个院校都会涉及到的一道题目,为了让2017年考生全面把握重要的名词解释,中公考研在此整理了2017考研新闻传播学常考的110个名词解释,以供大家参考。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常考名词解释(6)
  81、”电子乌托邦” 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
  82、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83、”把关人” “把关人”是传播学四位奠基人之一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一个概念。50年代,怀特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 “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84、媒介技术决定论 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一种批评。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们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 麦克卢汉强调了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他把媒介技术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使得他的理论带上了极端性和片面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媒介是人创造和使用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反过来也规定着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麦克卢汉仅强调媒介巨大能动性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形式对它制约的一面,因此其观点是片面的。
  85、媒介功能融合 指单一功能媒体向综合功能媒体的发展趋势,即多媒体化趋势。
  传统的媒介多是单一功能媒体,如书籍、报纸是视觉媒体,广播是听觉媒体等等。由媒介功能融合而产生的多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功能,如多媒体电脑集文字、影象、声音、数据储存、处理、双向通信、网络等功能于一体。多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传播效率,是媒介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
  86、媒介内部控制 传播学控制研究的领域之一。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传播媒介通过组织制度、报道方针等对新闻或信息的收集、选择、加工和报道过程的控制;二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制定职业纪律或道德准则来规范传播活动和传播工作者的职业行为。 就前者而言,任何传播媒都有其政治的、经济的和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都是为一定利益服务的。这种倾向性通常体现在媒介的报道方针上,按照报道方针而进行的层层”把关”活动,体现了媒介组织内部对新闻和信息的传播过程的控制。就后者而言,由于媒介是提供新闻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只有自主规范传播活动和传播工作者的行为,才能维持媒介信誉,争取广大受众和提高传播效果。因此,传媒自律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87、传播学的经验学派:研究注重经验和实证。但它①过分偏重微观研究;②过分依赖定量方法;③很多人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
  89、传播学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90、”V芯片”:《1996电信法》规定,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内装能够接收节目等级讯号的”V芯片”,以便通过V芯片的作用,使包含有害内容的节目自动删除。
  91、黑客:通过破译别人的通讯代码,擅自闯入后者的网页,乱加篡改,造成对后者的骚扰攻击或者网上窃取信息等。
  92、数字化:与模拟技术相对而言的数字化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数字化产品和未来的数字化时代。
  93、MSNBC:微软公司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联合建立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该有线频道在互联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网址。
  94、批判学派的”批判”:①对当今不合理的、异化的传播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揭露和分析;②对商业化、实用化、经验化的传统理论进行否定性的抨击与扬弃。
  95、单面人:马尔库塞在《单面人》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已蜕变成一种”单面的社会”,活动在其中的只是具有”单面思维”的”单面人”。单面人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有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即纯然地接受现实,盲目地肯定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中。
  96、卢卡奇的”总体性”方法:批判学派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卢卡奇的”总体性”方法,表现卢卡奇所言”渴望总体性”的倾向。总体方法认为,总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总和,商品化包含着部分所没有的东西,用总体的目光审视传播,才能洞见其内在的历史关联,正像马克思强调的只有总体才具体的、现实的
  97、物化:卢卡奇提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现实,它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商品拜物教。
  98、文化霸权:葛兰西提出。文化霸权是指统治者除依赖暴力来维护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只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之上。
  99、意识形态:人们被幻想束缚,很难对生存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弗洛姆认为这种幻想是由”意识形态”造成的。意识形态的功能有:①制造并传播种种幻想和神话,从而把人们的思想淹没于其中;②把现在的真相压入到无意识中去,阻止人们去觉察事实的真相。
  100、多元主义:多元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相对抗的。它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多元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所构成。在多元化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成员对某些社会价值和规范的共同意向,即所谓”广泛的社会合意”,而大众媒介无非是它的反映和表现。
  霍尔指出,多元主义是虚伪的骗局,它掩盖了发达国家”经济资本和政治权力的集中垄断,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分配的巨大的不平等”。”广泛的社会合意”只是一种人为的虚构,是由大众媒介所编织出的一个美丽的童话。大众传播媒介并不是所谓”社会合意”的反映和体现,传播媒介并不止于消极地传达新闻和信息,而是积极地从事着某种有意识的灌输活动,它在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有关2017考研新闻传播学常考名词解释的相关内容。更多翻译硕士考研相关内容,我们还会经常为大家更新,希望大家随时关注!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秋季集训营、精品网课系列备考 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考研新闻传播学常考名词解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