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报名名校分析:华南地区
整体特色:视野开阔、能动性强华南地区高校十分推崇学科交叉和通识教育,在加强研究方向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每位硕士研究生的视野都将得到极大开阔。再加上华南地区高校由于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较大,在经济意识和商品意识方面相对而言比北方高校更强烈。因此,高校高度关注科研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科研和学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在强调同时教育和视野开阔方面,华南理工大学于2013年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方案中的特色包括硕士研究生可选修其他优势高校符合其培养要求的课程,经导师和学院核准后,学校将承认校外学分。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允许研究生选修其他高校课程并承认学分的高校之一。广西师范大学也将非学位课列入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并要求非学位课的课程设置不少于4门,学分的设置上要求有8-12学分。
其次,在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实践的同时,华南地区高校非常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桂林理工大学要求学生在读研期间完成一些如讲课、辅导答疑、带本科生课程设计等教学上的工作;广西大学也将实践环节作为硕士研究生考查的一部分;海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还指出,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两周,结束时要写出总结报告。这些高校都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研究生得到全面训练和培养。
另外,地处改革前沿阵地,华南地区的高校受到社会锐意创新风气的影响,各个高校和学院都有充分的能动性。不同学科可以按照各自特色制定课程安排模式,并由各分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确定培养方案。由于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对硕士研究生有不同的要求,充分的能动性给了学科更大自主权,也有利于学科发展。
最后,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华南地区高校有丰富的对外交流资源,两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越来越热门的培养方式。正在建设国家高水平大学的中山大学就有丰富的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青年导师、博士生还能获得公派出国交流、访学等机会。这对于期待亲自接触海外高校,进一步扩大视野的硕士研究生而言,是非常宝贵的机会。
而港澳地区的高校由于具有更加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对研究生的培养则更注重中西方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国际化程度比广东等地区的高校更高。此外,港澳地区的高校普遍具有“国际性格”,以双语教学为主,通识教育结合专业教育,注重培养研究生在国际水平上的竞争力。
代表选手特写: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强调研究生的学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等项目,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可以在项目范围内的学术领域提交项目申请,在项目中充分锻炼自己的创新水平和科研能力。
中山大学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研究生可以参与公派研究生项目、广州市菁英计划、导师短期访学、博士生访学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资助项目等,让硕士研究生以全球视野看待科研和学术,对自己有更明确清晰的定位,走向世界学术平台。
在人文学科领域,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是中山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成为国内人类学唯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个教育层次的办学单位。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显示,中山大学社会学学科名列第四。此外,学院办有学术刊物《南方人口》(CSSCI来源期刊),建有人类学博物馆,并设有社会工作等实验室。
除基础的文理科外,中山大学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新的学科。2010年9月,在和法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共建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开设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通过引入法国在核能工程师培养上的先进经验、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产业资源,在华南形成核工程与技术高级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系统,培养国际一流的核电及相关产业的高级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
2013年4月成立的超级计算学院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适应时代与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该学院迅速汇聚了校内外计算机、生物、药学、海洋等领域学科带头人,同时还选聘信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课堂及实训教学、举办技术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学院教师综合科研实力在国内高校中稳居前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