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历史学重点招生院校:考研复习阶段攻略
第一轮:夯实基础。文科学习与考试的制胜法宝就是建立一个学科的知识网络,而网络的建立过程就是以一定知识主线为中心有机地编织相关知识的过程。知识网建立得越具有逻辑性,线索越明晰,网络细密程度越高,则该学科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就越高,相应的考试成绩也就越理想。但知识网络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具体的知识点有机组成的。因此,第一轮复习中强调的应该是具体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在第一轮复习中,课本是关键中的关键。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基础,将相关教材通读两遍。第一遍大致熟悉课本的内容,做到对整体与孤立的知识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从第二遍开始就要适当地记忆知识点了,主要国家的主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结论的时间、经过或者内容都是记忆的重点。可以说第一轮复习对课本从略读到精读的过程至关重要,是今后两轮复习的基础。第二轮:深度挖掘。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考生在第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就要着手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了。第一轮复习是基础的积累,而通过第二轮的深度挖掘,考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第二轮复习的基本方法依然是立足课本,但是学习与理解课本的方法和目标与第一轮相比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第二轮复习中,考生已经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单一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历史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不在立体的、复杂的、联系的历史背景中去把握,是很难真正理解各个孤立的历史知识点的。所以,考生首先应该关注教材的目录,看作者是如何编排各个章节的,同时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这种编排的历史依据。这样,考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教材的逻辑线索,在知识的积累中发现逻辑线索,以逻辑线索带动具体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第二轮复习结束时,如果考生能抛开课本,独立地按照一定的条理将整个教材的内容勾画出来,那么这一轮复习的任务就圆满完成了。还有一点需要补充,鉴于近两年考试中名词解释有部分生僻题目,因此第二轮的复习考生在保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习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关注次重点。
第三轮:冲刺应考。我们对历史知识与历史学科的学习,最终都要回归到考试之中,这也是我们复习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前两轮夯实基础、深度挖掘之后,考生第三轮复习应该以巩固从前、加深认识、应对考试为主了。本轮复习除了课本之外还需要花一定精力去研究真题,体会真题。在知识层面上,考生经过了前两轮的复习,对历史学科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属于“进得去”层面。在第三轮复习中考生应该努力学着“跳出来” 。例如,当考生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已经比较深入,可以考虑将其放置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即人类文明的视野中去重新理解和解释。当考生真正能够“跳出来” ,对历史的理解就会步入一个更深的层次。此外,考生应该集中、深入、反复地对考试真题进行钻研。在经过漫长的三轮复习后,考生对历史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早已不同于前,这时,对真题的熟悉以及对应试技巧的总结就是考生成功必不可少的部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