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9 16:45:40

2014考研专业课模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1)

  为了让广大学员能够更好的备考2014年研究生考试,太奇官方网站第一时间把2014发布到网站上,太奇名师第一时间对考试大纲做出详细的解析方便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大纲发布信息敬请关注太奇考研官方网站()。
          2014考研专业课模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1)
          简答题一:
          1.何谓梁园唱和?
          汉高祖之兄子吴王刘濞,于文、景之际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助等,后因吴王谋反又不听劝谏,他们就离开吴地而投奔梁孝王。梁孝王待他们为上宾,司马相如也弃官前往梁国,宾主相得,过着诵读辞赋、文酒高会的生活,史称梁园唱和。参加梁园唱和文人还有羊胜、路乔如、公孙诡、韩安国等。
          2.《史记》的人物传记在剪裁和材料安排上有什么成就?
          第一,运用“互见法”,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人物多侧面的性格特征,使之形象鲜明,血肉丰满。
          第二,司马迁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详略得当地安排材料,既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写出其复杂性。
          3.简述司马相如对汉赋的贡献。
          第一,丧失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第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第三,以直接、单纯的铺叙描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第四、遣词造句繁难僻涩。
          4.钟嵘是如何评价曹植的诗歌的?如何理解?
          钟嵘称曹植诗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前者主要是指曹植的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建安风骨的精神,前期作品充满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期满怀悲愤,总体表现出慷慨多气、主体情致充盈丰沛的特点,在建安一代中堪称代表;后者主要是指诗歌艺术形式上的美。曹植的诗艺术手段多样,词采丰富赡丽又典雅流畅,注意字句精工,使用对仗,多用双声叠韵,讲究起调等等。可以说,曹植诗所有的抒情性与艺术美,完成了从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化。
          5.骈文有什么特点?
          骈文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并流行的一种文体,具有裁对、隶事、敷藻、调声的特点。裁对,即讲究对偶工整,就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音节数目相同的一对句子,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句式上用四字句或六字句;隶事,即用典,表现典雅含蓄;敷藻,即讲究文采,显示作者的语言才华;调声,即注意语言的平仄协调,读起来有韵律美。
          6.为什么说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种平淡自然的境界。其成因来自诗人在诗中表现的平和心境和淡泊的人生旨趣,其表征则在于诗歌语言的质朴平易,以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意象的生活化、日常化,并在其境界中充分表现出田园生活的恬淡优美,其极致则臻于物我浑融的“无我之境”。
          7.宋初时期山水诗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1)魏晋以来流行归隐之风,一方面由于社会动荡,一方面门阀世族享有种种特权而不务实事,社会上有股归隐之风,在归隐中欣赏山水,成为山水诗产生的生活基础。
          (2)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往往从对自然风景的欣赏中领悟道义,随着玄言部分渐渐淡化,山水描写成为诗的主要内容,这直接引发了山水诗的发展。
          (3)晋室南渡以后,南方山水秀丽多姿,逐渐启发了文士对自然的欣赏,到此期,对山水的审美意识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品评山水成为士族的新风尚。
          8.太康诗风的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
          形成原因:其一,时局稳定,生活舒适,导致诗歌内容平庸;其二,政失其本,士无特操,爱财贪欲成为士人的主要人生追求,缺乏建安以来的理想主义色彩,使诗歌流于形式,追求技巧。内容特点: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责任编辑:tq20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考研专业课模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