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考研教育学自测模拟试题二(6)
54.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作用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指在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中,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各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学习活动的反馈作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那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动机模式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动机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具有某种动机的个体经常自己设定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
②使个体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动机决定了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热情的多少。动机越强,努力越多,热情越高。
③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研究表明,动机决定了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并坚持下去
④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倾向采取多种途径完成任务;研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停在机械的水平上
⑤动机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如:如果学生的动机是取悦家长,那家长的表扬就可以强化他的积极学习的行为
⑥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这是上述各种作用的最终体现。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
55.评述蔡元培对北大进行的改革及所体现的大学教育思想。
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一)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但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只为做官,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1.改变学生的观念
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要求学生从此以后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并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2.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论其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如何,都加以聘任。据此,他一方面延请了学有所成,富有声誉的专家学者来北京大学任教,另一方面也辞掉了一些不称职的中外教师。
3.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蔡元培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据此,他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
4.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对于私生活糜烂,甚至于引诱学生与之堕落的教师则予以坚决解聘。
(二)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
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他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这一原则还体现在对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中,即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校务管理原则,但蔡元培任校长后才真正实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动学校发展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