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模拟及解析一
一、单选题(统考生每题2分任选10题回答,共20分;单考生每题3分,任选10题回答,共30分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 )为中心。
A。形成注重安全的良好环境
B。使用无缺点的人
C。由机器代替人进行操作
D。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解析]答案选D。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人的缺点而产生的,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入手,才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2.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防消结合,预防为主
C。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D。以人为本,持续改进
[解析]答案选A。把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发展生产的经济规律决定的,是由重视人的安全需要决定的,也是由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的。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长期和重要的任务,应当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3.危险度可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 )确定。
A。可能性与本质安全性
B。本质安全性与危险性
C。危险性与危险源
D。可能性与严重性
[解析]答案选D。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发生不期望后聚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通常由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决定。
4.“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A。同时立项、同时审查、同时验收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同时立项、同时设计、同时验收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解析]答案选B。
5.利用布尔代数定律代简事故结构函数T=X1+X2(X1+X3),化简结果是( )。
A。
B。
C。
D。
[解析]答案选D。
6.不属于安全检查表常用类型的是( )。
A。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B。个人安全检查表
C。厂级安全检查表
D。车间用安全检查表
[解析]答案选B。制定安全检查表来检查安全是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系统地发现工厂、车间、工序或机器、设备、装置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剖析,把大系统分割成小的系统,查出不安全因素所在,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按系统或子系统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避免漏检,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常用的安全检查表有:①设计用安全检查表;②厂级安全检查表;③车间安全检查表;④工段及岗位安全检查表;⑤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对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可能造成的损害进行定量的系统安全分析,其方法是( )。
A。安全检查表法
B。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C。概率风险评价法
D。故障假设分析法
[解析]答案选B。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为初步危险分析、初步危害分析,是指在每一项工程活动之前,包括设计、施工和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的后果作一概略的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是尽量防止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它的特点是把分析做在行动之前,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损失。
8.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的分析评价是( )。
A。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B。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C。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D。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解析]答案选B。安全评价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两大类。定性安全评价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的分析评价,通过定性分析系统中的危险性,能揭示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性进行重要程度的分类。
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ILO—OSH2001基本要素“计划与实施”的内容包括( )。
A。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B。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改进措施
C。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
D。初始评审、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
[解析]答案选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据ILO—OSH2001导则)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检查与评价、改进措施。其中计划与实施包括: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10.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环境的缺陷
[解析]答案选A。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通常,通过检查、分析可以发现和察觉它们的存在。事故隐患在本质上属于危险、有害因素的一部分。
11.根据本质安全的定义,下列装置或设备,属于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是( )。
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B。汽车上没置的安全气囊
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降落伞
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
[解析]答案选A。本质安全是指设备上、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它们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12.能量意外转移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人员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的长短和频率,以及( )等。
A。人的健康状况
B。产生能量的原因
C。能量的集中程度
D。事故的类别
[解析]答案选C。能量转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人员伤害,除了与能量大小有关外,还与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等有关。
二、多选题(统考生每题5分,任选4题回答,共20分;单考生不做此题
1.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有( )。
A。偶然损失原则
B。因果关系原则
C。安全第一原则
D。3E原则
E。本质化原则
[解析]答案选ABDE。运用预防原理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和本质化原则。安全第一原则是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
2.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包括( )。
A。确定顶上事件
B。确定基本事件失效模式
C。确定基本事件逻辑关系
D。判定安全功能
E。判定事件发生概率
[解析]答案选ACE。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包括①熟悉系统;②调查事故;③确定顶上事件;④确定目标;⑤调查原因事件;⑥画出事故树;⑦定性分析;⑧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⑨进行比较;⑩定量分析。事故树分析方法原则上是这10个步骤。但在具体分析时,可以根据分析的目的、投入人力物力的多少、人的分析能力的高低、以及对基础数据的掌握程度等,分别进行到不同步骤。
3.我国的安全监督分为( )。
A。国家监督
B。社会监督
C。企业监督
D。群众监督
E。媒体监督
[解析]答案选ACD。我国的安全监督分为国家监督(或监察)、企业监督、群众监督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性质不同,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监督体系。
4.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A。安全经济学的宏观基本理论
B。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安全活动的效果规律
D。安全活动的效益规律
E。安全经济的科学管理
[解析]答案选ABCDE。
5.事故损失的分类包括( )。
A。人员损失与财产损失
B。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
C。有形损失与无形损失
D。时间损失与金钱损失
E。经济损失与非经济损失
[解析]答案选BCE。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统考生每题2分,共30分;单考生每题4分,任选10题回答,共40分
1.安全科学三要素包括人、物、信息。(×
[解析]安全科学三要素包括人、物、人与物。
2.人机学研究如何使人与作业环境、机器设备之间保持协调、安全、舒适、高效的人机关系。( √
3.风险是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与后果的结合。(×
[解析]风险是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是按安全事物在时间和空间定性或定量的表达。(√
5.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中,事故和损失因素与博德理论相似。(√
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及可以用于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7.预防原理的3E原则中,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性格的原因以及管理的原因。(×
[解析]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以及管理的原因。
8.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9.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所以,一般机器的外形常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1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是遵循PDCA管理模式并以数据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解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是遵循PDCA管理模式并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11.现代安全原理揭示出:人、机、环境、管理是安全系统的四大要素。人、物、能量、信息是事故系统的四大因素。(×
[解析]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人、物、能量、信息是安全系统的四大因素。
12.期望理论的基本点是:人的积极性被激发的程度,取决于他对目标价值估计的大小和判断实现此目标概率大小的乘积。(√
13.按照事故致因理论中事故因果关系理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通常可分为物的原因和人的原因。间接原因是指引起直接原因的原因,可分为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管理原因、社会原因等六种原因。(√
14.危险不同于风险,危险用于描述未来的随机事件,它不仅意味着风险的存在,更意味着不希望事件转化为意外事件的渠道的可能性。因此,有时虽然有风险的存在,但不一定有危险。(×
[解析]风险不同于危险,风险用于描述未来的随机事件,它不仅意味着危险的存在,更意味着不希望事件转化为意外事件的渠道的可能性。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的存在,但不一定有风险。
15.OSHMS标准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动态性、预防性、全过程控制、综合管理与一体化以及功能特征。(√
四、填空题(统考生、单考生均每题5分,任选4题回答,共20分
1.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 )、( )、( )、( )、( )五种因素。
[解析]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五种因素。
2.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有( )。
[解析]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有安全第一原则和监督原则。
3.安全检查的内容概括的讲包括( )、( )、( )、( )、( )、( )。
[解析]安全检查的内容概括的讲包括查思想认识、查现场、查隐患、查管理、查制度以及查整改。
4.工伤保险的实施应执行( )、( )、个人不缴费原则、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工伤保险的实施应执行强制性原则、无责任赔偿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5.安全效益具有( )、( )、( )、多效性、潜在性及复杂性的特点。
[解析]安全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潜在性及复杂性的特点。
6.人体的特性参数归纳起来有( )参数、( )参数、生理学参数和生物力学参数。
[解析]人体的特性参数归纳起来有静态参数、动态参数、生理学参数和生物力学参数。
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可分为四个阶段:( )、( )、( )、( )。
[解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可分为四个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验证阶段和改进阶段。
五、简述题(统考生、单考生均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解析]①管理缺陷:对于大多数工矿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发生。
②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这方面原因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个人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原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以及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照明、工作场地状况等有害作业环境因素。
③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④事故:这里的事故被看做是人体或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接触。
⑤损失: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
2.简述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解析]①动力理论:动力理论是确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方向,指导和推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理论。
②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研究造成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和机理,寻求在什么情况下就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规律。
③人机学理论:人机学研究如何使人与作业环境、机器设备之间保持协调、安全、舒适、高效的人机关系。
3.简述系统安全评价
[解析]安全评价是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小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两大类。定性安全评价通过定性分析系统中的危险性,能揭示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性进行重要程度的分类。只有通过定量的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系统工程的作用。安全评价方法很多,入逐项赋制值平价法、火灾爆炸危险评价法、可靠性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4.简述OSHMS标准的功能与目标
[解析]OSHMS标准是通过“要求要做好”“承诺要做好”“计划要做好”“执行已做到”“保证能做到”“证明已做好”等过程,实现了“想做好”“真去做”“已做好”等功能,最终达到消除或减轻安全健康风险(生命与健康风险)的目标。
5.简述与强制原理中的监督原则
[解析]监督原则:为了促使各级生产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授权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和惩罚的职责,以揭露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督促问题的解决,追究和惩戒违章失职行为,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我国的安全监督分为国家监督(或监察)、企业监督、群众监督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性质不同,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监督体系。
6.简述述安全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
[解析]①动力理论:动力理论是确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方向,指导和推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有规律发展的理论。
②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研究造成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和机理,寻求在什么情况下就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规律。
③人机学理论:人机学研究如何使人与作业环境、机器设备之间保持协调、安全、舒适、高效的人机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