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心理学考研冲刺复习:社会心理学完整笔记1
考研专业课你准备好了吗,如何应对心理学考研最后冲刺期?太奇考研小编整理了社会心理学完整笔记与大家分享,内容针对每一章每一节进行点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第一章 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心的中心课题,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
1、定义
社会化——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逐步内化的过程。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比如,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不同。
2、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
3、只有经过社会化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个体的成长、成熟非只是生理意义上,更重要的可能是社会意义的成长、成熟。
4、社会化与社会控制
*社会化包含着灌输与强制,即个人心甘情愿被诱惑去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群体的行为方式。
*社会规范除了制定道德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之外,还有确保对道德体系的支持。凡体现、遵循了这一体系的行为被表扬、肯定;反之,受到处罚。
二、社会化的理解
1、个体的社会化是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共同性比较好理解,民族、阶级的社会化有某些共同性;
◇个别性是主要的: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个体的遗传特点差异,社会化有差异;即使是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双胞胎的出生顺序带来的期望不同所造成的社会化差异)。
◆即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个性化: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独特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过程。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样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重社会化,轻个性化。
2、个体的社会化贯穿个体终生
从出生直到死亡,社会化进程不会终断。人在不同的时期,社会对之有不同的要求、进程, 3、其他
◇不可避免性:社会化不论个体是否愿意,它总以种种形式在它身上实现。因此社会环境的影响可直接,亦可间接。青少年阶段是重点
◇目标的多样性:凡与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都属于社会化的目标。
◇重点: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技能;道德、政治、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工具:交流、理解、被理解
◇桥梁:形成自我(与环境相区别)、超越自我(融入社会成为一员)
◇量标:掌握语言的程度反映社会化程度。语言的社会化
◇应用:心理咨询、学习交往中鼓励学生多说,制止他人代言(特别是家长)。
三、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
1、社会化的内容
◇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都是社会化的具体表现。
从另一角度可说是,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等。
◇政治社会化――政治的社会化就是使这一体制下的个体接受、认可这一体制。而这是任何国家都重视的。
◇民族社会化――它是使本民族的个体能尊重、喜爱自己民族的习惯、风俗、传统。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团结,令人敬重。 (责任编辑:tq201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