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9 16:42:28

2014心理学考研冲刺复习:社会心理学完整笔记15

  考研专业课你准备好了吗,如何应对心理学考研最后冲刺期?太奇考研小编整理了社会心理学完整笔记与大家分享,内容针对每一章每一节进行点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是第一章第三、四节的内容。
          第五章社会态度及其改变
          一.态度的定义与分析
          1.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因素组成的、持久的的个人的内在结构,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的中介。即一种准备状态。
          二.态度的特征
          奥尔波特――态度个体意识和神经系统的某种态度;表示准备反应;是有组织的系统;是以过去经验为基础的;对行为产生指导与动力。
          三.态度的功能
          1.态度的认知功能——选择接受有利的信息;2.态度的情绪功能——带来满足或失望感;3.态度的动机功能——驱使人趋向或逃避某事
          第二节社会态度的层次与方向
          一.社会态度是个多层次的心理结构
          1.社会定势的层次
          ◆四个层次,第一为基本固定定势——个体对外界情境的直接反应;第二层次——调节日常生活行为;第三层次——调节个体某些行为系统;第四——最高层次,调节行为的整体性
          ◆ 知、情、意三因素在社会定势的最高层次中的地位不一,比重不同。
          2、社会态度的层次性与行为的关系
          ◆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
          1)皮埃尔: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T.Lapiere, 1934美国西海岸,与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旅行,
          2)盖洛普:态度与行为一致!
          盖洛普,1936成功地预言了罗斯福总统的当选预测票数与实得票数相差
          3)费希本与艾赞:一般态度与多重行为一致
          一般态度与特定行为低相关,与“多重行为尺度”高度相关。
          4)佩因罗德的研究总结
          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
          5)金盛华: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行为是态度与情境压力的函数。一种具体行为的发生与否,取决于行为后果的价值。
          价值判断的两个内容:预期的满足水平;可能付出的代价。当态度不能决定行为的指向时,仍会影响行为的方式。
          ◆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从以上结论可知
          ◇情感与认知所起的作用不同导致言行不一;◇同一对象具有的不同属性、特征导致了言行不一;◇当时情境的影响:
          二、社会态度的方向
          正向(积极拥护、参与);负向(抵制反对)、中性(观望)、异向态度(钻空子、怠工、
          最后,预祝大家2014年考研成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心理学考研冲刺复习:社会心理学完整笔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