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9 16:37:56

2014经济学考研冲刺:曼昆《经济学原理》(第7章)

  2014考研临近,作为经济学考研必备的复习材料参考书目——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们特别为大家整理分享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各章节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影响经济福利。——会得到的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第一节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我 想买一个书包的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是50元,张蕊想买一个书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是100元。如果书包卖60,那么我就不会去买这个书包。而对于张蕊,她 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是40元。如果书包卖40,那么我也会买,我得到书包的消费者剩余是10元,张蕊得到的书包的消费者剩余是60,其中,有20元是相对于 书包卖60时候的额外的消费者剩余。
          对于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以下的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 余带来了什么东西呢?它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如果决策者想尊重买者的利益,这是一个好的衡量标准。大多数市场上,消费者 剩余反映了经济福利。——如果这个消费者是理性的话。如果不管花不少钱,买者都愿意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话可说的。那么,她的消费曲线就不是上面这样子的 了。曼坤举的例子是吸毒者的例子,不管是高价低价,他们都会愿意去买!天!!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第二节 生产者剩余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物品的价值。
          举个例子:我为了编软件。这是一个机会成本,我要放弃我的休息时间,我还要去学习,我要用电脑,等等等等。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的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
          结论:价格之下和供求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生产者剩余。
          结论:我们用生产者剩余来衡量卖者的福利
          第三节 市场效率
          效率:资源配置是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效率是关心如何地把蛋糕做大,公平是关心如何去分配蛋糕。
          总剩余: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是供给和需求曲线到均衡数量之间的面积。
          总剩余
          =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量+卖者得到量-卖者的成本
          (只有在平衡点的时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观点:
          1)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公平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2) 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 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 总和最大化 的产量。——所以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但是:看到的是,我们所有的假设都是在完全的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我们要看到 市场失灵!——市场势力和外部性是两个普遍的例子。
          问题:曼坤的书:p133, 9,10题。不会。在于总剩余这个问题,我分得很不清楚。
          最后,预祝大家2014考研顺利!
       
       (责任编辑:tq20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经济学考研冲刺:曼昆《经济学原理》(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