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9 16:36:24

2009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二)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46.人是教育的产物。
          47.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48.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50.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51.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52.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53.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评析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
          某班有个名叫张亮的9岁小男孩,患有轻度小儿麻痹症,是全班捉
          弄的对象。他松不开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在操场上做游戏动作不协调,诸如此类的事情常使他遭到同学的取笑。每当张亮遭到嘲笑和捉弄,就会非常伤心,甚至上课时也会哭泣。
          有一天,张亮没来上学。班主任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全班学生讨论一下班级里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听到老师说这是一个“问题”时,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们还是围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华老师解释说:“有的人得过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我不知道,如果你们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还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教室里一片安静。华老师说话的语气不愠不火,充满了关爱。
          有个女孩开始说话了:“小明和小刚取笑张亮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难过。”
          小明马上应道:“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讨论继续进行着,几乎每个学生都发了言。有些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上看问题。冬冬说:“如果有人那样取笑我,我会很生气,很难过。”丽丽提出了“公平”问题:“那不公平——就像我们做游戏时那样,故意跑得那么快,而张亮没有办法跑快,我们是在作弊。”
          这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讨论,但华老师没有作任何总结就结束了。第二天,张亮回到学校,有好几个学生主动上前帮他拉夹克拉链。课间休息时,张亮和大家玩游戏,竟然赢了三回。日子一天天过去,取笑人的现象再没有发生。
          55.试比较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1.阅读下述案例,请分别用3种学习动机理论,对小明厌学、弃学的行为作出解释。
          小明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列。中考时发挥得不太理想,考分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低5分。父母设法让小明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进入高中学习的头几个月,小明心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铆足了劲,刻苦学习,成绩也一直居于班级平均线以上。可是第一学期末的两次年级统考中,小明成绩的总分排名却落到班级第37名。寒假中小明有休息,希望通过加班加点复习,迎头赶上。但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几次测验中,小明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很少让他回答问题。特别是数学成绩经常在班级倒数十名的圈子里徘徊。小明开始怀疑自己头脑是不是缺乏数学细胞。原来语文一直是小明的优势学科,现在也开始明显退步。自此以后,小明就提不起精神,不想看书。有时放学回家连书包也不动。近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上学了。父母对小明也批评过,也骂过,都无效果。
          Ⅱ.分析下述研究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讨论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
          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巩固的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断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1)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A 2.B 3.C 4.B 5.A 6.A 7.C 8.B 9.D 10.B
          11.A 12.A 13.A 14.B 15.A 16.B 17.C 18.B 19.C 20.C
          21.C 22.B 23.D 24.B 25.C 26.B 27.D 28.B 29.D 30.A
          31.D 32.A 33.D 34.A 35.A 36.C 37.C 38.B 39.D 40.A
          41.D 42.D 43.A 44.D 45.C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6.答案要点:
          错误。(3分)
          这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3分)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3分)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3分)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3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3分)
          这种观点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是一种不可分的单一能力,认为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得到加强。(3分)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已确认,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多种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那么这种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而去一味地追求普遍的、一般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便只能是一种幻想。(6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进行专门训练还是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训练,目前尚有争议,较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3分)
          48.答案要点:
          错误。(3分)
          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4分)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4分)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答案要点:
          (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3分)
          (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4分)
          (3)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4分)
          (4)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4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主体能力的发展。(5分)
          (2)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5分)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1.答案要点:
          (1)代表农民与小工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3分)
          (2)以教育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手段。(3分)
          (3)培养能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具有“德行”、“言谈”、“道术”三方面素质的“兼士”。(3分)
          (4)注重科学技术和思维训练的教育内容。(3分)
          (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3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者,可酌情给分。
          52.答案要点: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3分)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5分)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3分)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4分)
          【评分说明】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53.答案要点:
          (1)集中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集中趋势的量数。
          (2)差异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量数。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描述某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的位置的量数。
          (4)相关系数。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
          【评分说明】上述给出的4种量数中,每答出1种给5分,其中名称2分,解释3分;答出其中任意3种,即可给满分15分。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答案要点:
          (1)在此案例中,华老师组织了多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如:给学生讲解小儿麻痹症患者动作困难的原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残疾人的处境和心情,启发学生改正取笑、捉弄残疾同伴的习惯,学会理解、同情、善待弱小。(10分)
          (2)华老师配合使用了多种方法教育学生。第一,说理教育的方法。她向学生具体解释了张亮动作笨拙的原因,但没有直接对学生采取道德劝诫,而是循循善诱。第二,移情理解的方法。华老师鼓励和启发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看问题。第三,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10分)
          (3)课堂中呈现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华老师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运用权威教训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运用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解决问题。(10分)
          【评分说明】每点答对概括性的说明给5分,阐述视准确、充分的程度再酌情给1--5分: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5.答案要点:
          (1)相同点:
          ①均将古典科目作为课程的基础和主体,重视古典语言教育,忽视本民族语言教学,(6分)
          ②均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学,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6分)
          ③均在后期发展中表现出形式主义的弊端。(6分)
          (2)相异点:
          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宗教与道德的价值。(6分)
          ②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关注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朝臣和君主。(6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不同,但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56.本题为必选题,考生须在I、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I.答案要点:
          小明厌学情绪、弃学行为可以用多种学习动机理论来解释:
          (1)归因理论。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推断,通过影响其情绪感受和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从而影响后续学习的动机。(4分)
          小明进入高中后,在几次年级统考中名次后移,虽经努力而未见成效,就将自己的学业失败归之于能力低下,这一消极归因使其感到羞愧,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也很不乐观,因而降低了学习的坚持性。(6分)
          (2)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信念。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4分)
          小明进入高中后由于几次考试连续失利,因消极的归因模式而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学习成功的期望降低。当“改变失败结局”的目标一再受挫后,体验到更多的紧张、焦虑,因而产生厌学情绪。(6分)
          (3)自我价值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认为自我价值需要是人最重要的需要。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获得自我价值需要的满足,维护自尊。(4分)
          小明进入高中后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很容易将其归因于自己能力水平低。此时如果继续努力学习而成绩仍然不能提高,小明就不得不因承认自己“无能”,而面临丧失自尊的威胁;如果放弃学习,便可将学业失败归因于“没有学习”、“没有努力”,从而避免了自尊的丧失。因此,放弃学习是小明保护自我价值、避免自尊丧失的一种策略。(6分)
          【评分说明】如果考生从行为主义动机理论(缺少强化、经受惩罚)、习得性无助等方面分析,只要讲清理论的基本思想,且能联系小明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解释,均可酌情给分。
          Ⅱ.【答案要点】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4分)
          其格式为:O1 X O2 或者 Y1 X Y2
          O3 O4 Y3 Y4 (5分)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9分)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6分)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做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高,外在效度不高。(6分)
          【评分说明】关于第(3)点,考生若有其他回答,言之有理者,亦酌情给分。
(责任编辑:admi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9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