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9 16:34:02

2013年硕士统一考试《教育学》真题解析—简答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
          49.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要点】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可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
          其主要特点:
          (1)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
          (2)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这一课程流派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其主要特点:
          (1)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组织。
          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其主要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311教育学综合模拟试卷(二)54题)。
          50.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参考答案要点】
          学生。学生也称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主体。
          “尊重学生”一个方面表现在要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说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类型中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与学生中心论相反,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这是不平等的****型师生关系,学生的价值与尊严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个性发展也被严重的扭曲。
          因此,“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对教师来说,有以下策略: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三是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四是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五是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学生享有的权力。
          学生具有的权利与其身份密切相关。学生通常具有公民、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学生)和受教育者三重身份。
          学生作为公民,通常享有的实体性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权和通信秘密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等等。
          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身心健康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还受到特殊保护。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的保护。主要有:一是使用学校教育资源权;二是获得物质帮助权;三是获得公正评价权;四是程序性权利。(详见勤思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71- P73)。
          51.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都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阐述了“民智”与“民权”的关系。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他的意思是说,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梁启超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教育作用的,他的这种认识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仅靠教育去“救亡图存”显然是行不通的。 (责任编辑:Robi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硕士统一考试《教育学》真题解析—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