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9 16:32:44

2014考研专业课:会计需要背诵的重点

  第二章 货币资金应收项目
          1.存放银行的存款,如果因银行破产发生损失,应将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票据到期日,根据“算尾不算头”的惯例。
          3.应收票据贴现要掌握书中的公式,强调:
          (1)到期价值可理解为本加息,如为不带息,则为本(面值);
          (2)贴现息的计算基础是票据到期价值,而不是面值;
          (3)做分录时,收到的贴现所得金额计入银行存款,转平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差额则计入财务费用
          4.应收账款涉及现金折扣时,应按总价法核算。在计算折扣金额时,在考试中要看清要求。在实际中,一般是按含税折扣。
          5.坏账准备的核算要注意:
          (1)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到期未收回,转入应收账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预付账款不符合其性质,转入其他应收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
          (2)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使用较多,账龄分析法较准确。例9说明了坏账准备如何计提,如何冲销,如何补提,如何转回,一定要搞透;其他七大准备比照着做,可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章 存 货
          存货的期末计价
          1、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 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②、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③、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好好理解,其生产的产品的计量基础的变化)
          A、如果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成本计量。
          B、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②、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需将成本与根据材料估计售价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
          [例1]:1、A(库存商品或材料)准备出售,市场价12,合同价15,成本10,预计税费6。A库存100个、但已定合同的有50个。
          A可变现净值=(15-6)×50+(12-6)×50=750帐面价值1000
          2、B(材料或半成品)为生产C(库存商品)的主要原料,B的成本20,生产C还要投入30。现B的市场价15,(1)C的市场价48(2)C的市场价55[假设不发生其他销售税费]
          (1)B可变现净值=48-30=18
          (2)B可变现净值;由于55>20+30,所以不计提跌价准备。
          若当期c的合同价49,定货量100,c无库存B有200
          (1) B可变现净值=(49-30)×100+(48-30)×100=3700
          B的帐面价值=4000
          (2) B可变现净值=(49-30)×100+20×100=3900
          B的帐面价值=4000
          若B、C 均有库存,则把1、2、结合。做题中应考虑其他销售税费、完工成本。
          三、取得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注意
          1、购入(以原材料为例):买价加运输费[×(1-7%)]、运杂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计入实际入库材料成本(实际入库量)2000年题]、入库前挑选整理费和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金及其他费用。 (责任编辑:小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考研专业课:会计需要背诵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