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复习笔记:经济学及流派发展简史(二)
为助力考生朋友们更好的复习考研经济学专业课,在此太奇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经济学及流派发展简史学习笔记,更多考研经济学专业课复习资料敬请关注太奇考研官方网站(www.tqkaoyan.com),我们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分享!萨伊
让.巴蒂斯特.萨伊(1767-1832 法国)是19世纪初期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学说的系统化者,他的主要作品是《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问答》和《政治经济学教程》等。
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从而将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部分。他提出效用价值论,指出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价值来源于物品的效用。物品效用由劳动、资本和土地(自然)共同创造出来,物品价值也由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于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相应地得到各自的报酬:工资、利息和地租。
萨伊认为,供给创造需求,从全社会来看,总供给一定等于总需求,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能出现。
J.S.穆勒
J.S.穆勒(1806-1873 英国)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比较繁荣发展的时期,工人运动和社会改良运动高涨,使他成为一个折衷主义者。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在很长时间内是作为大学经济学的初级教程。
穆勒认为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同时也将社会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原因、精神、心理、社会关系和人类天性等也作为讨论范围。他的的折衷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在对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的分析之上。他将生产仅仅看作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依社会制度改变;而财富分配则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会依社会的变化而改变。他认为唯一的生产力是劳动生产力;但又认为资本是劳动产品的积蓄来为利润辩解。
他规定了使用价值、价格、价值(交换价值)的定义。他将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自然价值决定于它的获取难度。他第一次提出了信用与物价的关系。
他完全接受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但他的论证方法不同,他比较的是同量劳动的不同效率或产量。
他考察了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批判了奴隶制和封建制,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肯定,但认为需要进行改良,对经济自由主义和干涉保护主义采取折衷,提出了适度干涉主义。
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国)也诞生于固定经济学昌盛的时代。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领袖,国际无产阶级的导师。虽然他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经济领域,他对经济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般认为马克思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发展了剩余价值学说,并分析了资本家剥削的本质。马克思是第一个充分利用历史唯物观和辩证法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经济研究领域。他还在穆勒的基础上,解释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周期性。客观上,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自身矛盾所带来的危机,加强了经济调控,而经济学也进入了下一个时代—新古典时代。
四、新古典主义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导致新产品的出现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需求和产量的增加引发工业领域的重大重组。同时,经济领域的竞争开始国际化,并导致频繁的经济危机,失业、通货膨胀使社会冲突的焦点从资本家和地主的对抗,转向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此时,推行经济自由主义,重视资本积累,同时强调社会各阶级的经济作用和分配规律的古典经济学说,逐渐被新古典经济学说所替代。 (责任编辑:tq201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