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经济学:“名校情结”选择重要分析
考研是快速提高自己和进入更高平台的捷径,于是考生在报考学校时,对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种带有强烈偏爱的主观意愿和报考倾向,这种倾向甚至会持续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从心理机制来看,考生“名校情结”的背后是高成就动机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名校情结”背后的高成就动机会给考生带来高心理压力。这种想法到底是聪明还是傻,见仁见智。建议考生在选择院校的过程中要合理看待利弊,不能一蹴而就,建议考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对经济学院校进行考核。一、专业设置
选择院校必须和专业挂钩,因此,专业设置的强弱程度是第一要考虑的要素。建议,如果考生对国民经济学感兴趣,那么就可以查找国民经济学专业分布的考研院校,针对各个院校的实力做一个排名,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考。
二、师资
师资力量决定考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得到的指导和最后的学术成果,因此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建议考生在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查找院校的相关导师、导师的学术成果等内容,也可以到听取目标院校研究生的介绍,或到考研论坛上和网友交流。
三、地缘因素
相信很大一部分考生最后的就业环境都和自己所在院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地缘因素成为了选择院校的一个重要指标。目标院校所在城市经济和科技比较发达,会带给经济学研究生更快速的信息流通和更多的实习和就业岗位,这对学术研究和就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议,如果要做理论研究,或者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选择大都市中的院校。当然,我们不排除很多中部地区的很多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像武汉大学、中南财经、西南财大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内容只是希望考生们能够明白自己所长,让研究生读的更有价值。切不可盲目的追求名校,前提是必须对经济学类院校做一个客观的考核,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如果还被自寻烦恼的情结羁绊住勇往直前的去路,不妨先想想:你相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