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9 10:54:03

考研政治考前冲刺必背分析题:经济

  距离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仅剩20多天的时间,可以说是考前冲刺复习备考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了,太奇考研政治辅导专家杨老师认为,在本阶段是需要考生背诵一些容易理解有较好提分的部分,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题是必考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多,所以杨老师建议同学们考前这段时间多背诵一些重点分析题。以下是杨老师整理的重点分析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材料2
          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我党在发展问题上的一脉相承性。
          材料3
          表1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2005年“十一五”
          规划目标“十一五”规划
          实现情况“十二五”
          规划目标年均增长
          /%2010年年均增长
          /%2015年年均增长
          /%国内生产总
          值/万亿元18?57?539?811?255?87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元14 1846?629 74810?6--服务业增加
          值比重/%4054347城镇化率
          /%4347?551?5注:“[]”表示五年累计数,“-”表示无数据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纳要》
          请回答:
          (1)“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执政方式?
          (2)如何理解材料2所说的“我党在发展问题上的一脉相承性”?
          (3)结合材料2对“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概括。
          (4)“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表1所列出的经济发展目标?
          【答案要点】
          (1)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科学执政;在指导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民主执政;国务院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经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依法执政。
          (2)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都是总结历史经验和面对时代潮流作出的正确论断,突出了时代的潮流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主题。半个世纪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能否把握发展的主题并且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得失的首要问题。在当今时代条件下谋求中国的发展,必须更新发展观念,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发展观,树立综合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kytwo 发表于 2016-8-9 11:03:00


                               
          (3)“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都远高于规划目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城镇化率提高较快,实现了规划目标。
          (4)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①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投资拉动向创新拉动转变;③外向型经济向内需型转变。要扩大内需,由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导向型。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在对外开放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1981年,个人所得税正式开征。2011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会议没有按原定计划对国务院提交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进行表决。4月25日,全国人大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近半月收到意见已接近20万条,公众的热情参与,创人大立法网上征求意见数纪录。
          请回答:
          (1)材料1中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对于调节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内需有何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2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战略的。
          【答案要点】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居民工资水平的实际情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税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全面拉动内需。
          (2)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个人所得税税法》,说明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和完善法律,确保征收个人所得税有法可依;全国人大常委会并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说明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国务院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说明我国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公众热情参与征集意见,说明公民依法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所依的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部地区具体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广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落后问题是西部与其他贫困地区的主要区域发展问题。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制定若干区域发展重大规划和政策,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区域发展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新的战略高度和科学态度,更加注重我国区域布局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资源空间配置的合理、高效,或者说经济社会活动区域分布的协调、有序,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我国不断加大区域布局的调整力度,不仅形成和实施了东中西和东北的四大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而且根据各地的战略地位和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制定了若干重点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不仅加强了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推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而且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对国土开发的空间管制,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kyfour 发表于 2016-8-9 12:14:10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统筹区域发展?
          (2)你认为应该如何统筹区域发展?
          【答案要点】
          (1)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关系到不同区域间城乡居民能否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社会稳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2)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统筹区域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考前冲刺必背分析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