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9 08:45:00

2014考研政治冲刺资料:毛特重要文献完整版2

  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板块式结构、时间特性明显等学科特点,太奇考研小编将为广大2014年的考生整理分享毛中特重要文献,希望对大家复习毛中特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及其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6)
          1.《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1)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2.《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社会主义
          4.《论十大关系》(1956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的总结
          第一,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1)经济方面①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为序; 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
          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支援内地;
          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⑤集体、国家、个人的关系:三者兼顾;
          (2)政治方面 ①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②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④是和非的关系; ⑤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反对一概排外,反对全盘西化。
          第三,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了唯物史观。
          第四,辩证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 。
          第五,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
          第六,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七,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kyfive 发表于 2016-8-9 08:50:51


                               
          1)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阐明了政治生活主题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敌我矛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②人民内部矛盾,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
          4)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7)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三、党在不同时期土地政策及土地所有权
          1.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到1931年前后,基本形成了一条比较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限制富农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③1947年.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不能损害中农的利益 。
          ④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保护富农政策,保存富农经济(合作化后)从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1927-1931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1931-1956 使用权和所有权归农民所有 ,1956至今 土地公有,十六届三中全会:农民承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考研政治冲刺资料:毛特重要文献完整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