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4 17:21:10

2014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 (10)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本章导学
          概述:
          本章讲授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准备、发动、成功、失败的全过程。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深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随后孙中山又将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样就为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获得胜利。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第二任政府临时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夭折,辛亥革命失败。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失败表明,软弱的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在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又屡遭失败。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本章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临时约法的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命题重点:
          1.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的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推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5.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6.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7.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8.革命派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9.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0.1910年2月—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了两次著名的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
          1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
          12.中华民国的诞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4.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5.“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
          16.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