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six 发表于 2016-8-4 23:26:21


                               
          解读:中共对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问题,这历来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问题。此题同当前强调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体现党中央的精神。
          问题(1)的回答应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出发,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成立,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仍采取保护政策,因为它对国民经济的恢复、生产力的发展、国计民生及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仍然有积极作用。既然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就必须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存在,只是这种剥削要受到限制。
          问题(2)则要求回答1953年——1956年对私人资本主义改造的原因。这要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着手。具体地说,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唯利是图的本性也暴露无遗,必然要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提到日程上来。此外,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了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如果考生再能写些对私人资本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就会更加完善。
          37、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答案要点: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2分)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3分)
          (注:如果考生就社会保障内容的某一两点深入展开分析,可酌情给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关系。(5分)
          社会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2分)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3分)
                               

kyone 发表于 2016-8-4 23:54:27


                               
          解读: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和第六章的内容,考查社会保障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的密切关系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使用说明分析的方法分别回答两问。
          回答第(1)问需要回答:①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②社会保障的含义与意义;③以人为本的含义;④两者关系的结论。
          回答第(2)问需要回答:①社会保障的作用;②公平正义的含义;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公平正义的作用。
          这一试题充分体现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2006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新增考试点。因此关于社会保障体现的内容主要在这一课程中阐述,所以,也可以说这一试题是两门课程的综合试题。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2005年X月X日下午,XX大学学生王文、李波、张彬在自习室相遇。
          王文:哎,你们注意没有,这两天,胡锦涛主席去北美访问,随行的居然有70多家像海尔集团这样的企业“大腕”。上次加拿大总理访华,来了277家企业,360多人。领导人出访,带这么多企业代表干什么?
          李波:这有什么新鲜!当年克林顿一上台不就宣布在世界上推销美国产品是他的责任吗?韩国更绝,居然要求所有的外交官都要成为韩国商品的推销员。
          张彬:所以啊!EADS1的老总跟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拿到了价值13亿美元的合同,包括23架空中客车,还有为北京奥运提供的安保系统。
          李波:施罗德有什么办法?国内经济不景气,他可以用这些订单来证明自己还是有海外营销能力的嘛。现在领导人出访可不能只谈友谊,经济合作程度是考察领导人出访成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王文:难怪欧盟不顾美国反对,要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看来也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
          张彬: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这么激烈,要保护本国利益,又不能损害别国利盖,难啊。看来各国外交都得为经济“打工”。
          李波:有位外交家不是说,50年前,如果大使讲经济会被认为是笑柄,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冷战期间,国与国的较量,军事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靠什么?还不是靠经济与技术!
          王文:看来,世界真的变了。
          注1:指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他们正在讨论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种什么样的变化?(4分)
          (2)为什么“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6分)
          答案要点:
          (1)他们正在讨论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种什么样的变化?(4分)
          他们讨论的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领域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即:经济技术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各国把发展经济放在优先考虑位置,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成为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之一,外交不仅服务于政治,而且要为经济服务。(4分)。
          (2)为什么“现在的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6分)
          “现在的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正是反映了国际形势变化下外交工作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加深,通过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要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各国外交关注的主要内容,大使不懂经济不行;(2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国家生存与安全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下,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上升,为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成为各国外交面对的重要课题;(2分);冷战的教训使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衰败最终起作用的是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与技术水平,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kyfive 发表于 2016-8-5 01:16:55


                               
          解读:本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关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以及第二章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的综合性内容。
          问题1涉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根据本题材料,应回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科技为先导的,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等知识点的内容。
          问题2涉及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应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长这个观点出发加以阐述,经济外交日益兴盛,在这种背景下,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自然就会被视为笑柄。
          选做Ⅱ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下图),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4分)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6分)
          答案要点: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4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结构图所呈现的正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长需要有足够的经济规模来承受,而经济规模的扩大将消耗更多的资源,特别是能源、水资源的消耗将大规模增加,从而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失衡。(2分)
          (注:如果考生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6分)
          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在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2分)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使经济的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互协调关系,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控制人口、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状况相协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分)
          解读:本题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综合性的内容,集中于全球性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普遍联系的原理,全球化经济问题、可持续性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等知识点,考生只要运用这些相关的理论观点,结合材料的内容加以分析阐述,自可得到满意的答案。
          问题(1)只要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阐述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即可。
          问题(2)关于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自然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这里,只要讲清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中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讲话中有关中央精神的内容加以阐述即可。
        更多相关推荐>>>
        2014考研专业课大纲解析及各科复习指导
                               

kyfive 发表于 2016-8-5 02:55:37


                               
        2014各高校考研报名须知
        2015年考研早起者计划全程辅导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